他说自己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今天,这句话终归还是要用上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图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丨林津鹭 摄人到三十,就开启了告别青少年时期偶像的旅程。
还没上学的时候,电视机里播放《天龙八部》,我躲在冬天的被窝里,被爸妈喊着闭上眼睛睡觉,我就偷偷的眯着眼睛时不时的瞄几眼电视,然后闭上眼睛,脑补情节。迷迷糊糊之后,还会经常梦到奇怪的电视剧情节,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是最厉害的时候。
金庸武侠营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幻梦:那些无处落脚的攻击性有了江湖这个归宿,快意恩仇有了宣泄的出口。而且在那里,我们可以自由飞翔,我们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我们无所不能。这是多么美妙的童年的体验啊。成年之后,我们已经几乎不会幻想飞行,花不完的钱、顶级跑车、海景豪宅等等成了幻想的主题。青春逝去,幻梦无奈转场。
对于我们这几代的男人来讲,在营造“快意江湖”这个幻梦上,几乎没有人比金庸做的更完美。初中时,有谁要是有一套《金庸全集》,不出几个月一定会被翻的面目全非。为了租书看完金庸花光了生活费,语文课本挡在金庸前面神游四海,半夜里两个少年打着手电筒讨论书里这一招该如何演绎,如果有一个女孩子陪着一起看,简直是无上的幸福……
虽然今天金庸武侠似乎成了经典文学的一部分,那时候的金庸就像现在的网络游戏是精神毒草,是每一位父母深恶痛绝的对象,家家喊打,每个孩子都被严控看武侠剧的时间,书桌上不允许金庸两个字出现。
但我们作为一代人需要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记忆,需要完全不同于之前也不同于之后的记忆。关于金庸武侠的这些记忆填满了整个青少年时代,非此不可。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在全国各地和父母争夺金庸。
当金庸先生离开,虽然是94岁,一个喜丧的年纪,一个似乎是不得不离开的年纪,这还不足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落幕,是几代人、几亿人青春的一次别离。在这场告别里,70、80后那些青春的日子又被唤起。这意味着我们的青春又被上帝带走了一部分。
每个男人,无论年纪多大,都有一个武侠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我的青春时代,女生已经不读琼瑶了,男生还沉迷于金庸的武侠世界。十四部小说是十四场有关穿越现实,带有东方超能力色彩的幻梦,是十四段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旅。没过几年,为女生阅读服务的郭敬明登场了,金庸却没有接班人。直到现在,没有了给男孩子看的武侠,于是他们都去玩游戏了,或许父母该怀念金庸武侠火热的时代了吧。
怀念比较金庸武侠世界里谁的武功最高,怀念小龙女被玷污的惋惜,怀念李莫愁带来的惊心动魄,怀念段誉时灵时不灵的的六脉神剑,怀念乔峰深情款款的说“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如果西方人说,我们有漫威宇宙,我们可以说我们有金庸武侠;
如果西方人说,我们有哈里·波特,我们可以说我们有金庸武侠;
如果西方人说,我们有权利的游戏,我们依然可以说我们有金庸武侠。
金庸先生带来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记忆,恣意放荡的江湖世界,还有一种幻想文化的自豪感。
金庸先生走了,也带不走物质世界的一草一木,就麻烦带上一段我的青春吧。
余生我未必还会有完整读完金庸武侠的心境,但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会推荐他说,金庸武侠里有东方式的幻梦,有恣意狂欢的自由,也有你爹青春的记忆碎片。
网友评论
飞霞落落照无边,
雪中款款情亦绵。
连心赤胆英雄泪,
天地也感叹红颜。
射雕降龙江湖险,
白马啸啸何时还?
鹿逐中原问武林,
笑傲江湖谁家言?
书中情仇刀光剑,
神仙难有泪中欢。
侠盗亦道客行远,
倚天问君情何堪。
碧水望月酒一盏,
鸳鸯一梦苦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