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宝儿的亲子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好。宝儿以有我这样的母亲为荣,她认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没有之一。我以与宝儿相遇为幸运,宝儿给予我的开心比我给予她的要多得多。从初中开始,宝儿就会非常自豪地向她的同学和老师介绍我,甚至会带着同学与我一起视频通话,我们的良好互动,让我感觉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女儿喜怒哀乐愁都会与我分享,不是那种报喜不报忧的类型。同学锁锁对女儿啥都和我说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我对女儿太过宠爱,如此会让女儿过多关注自己而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还有自立自强的能力也不容易养成。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调查了解锁锁同学的情况是,她的父母亲从小外出打工,无法陪伴和照顾她。所以,她从小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来做,做饭、洗衣服样样都会。遇到困难,也都是自己去解决。上了初中高中,她非常自立,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她不想家,真的不想家。她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父母不会也根本帮不上她什么。锁锁上了大学以后甚至以自理能力比别人强而感到骄傲,她说自己的父母亲这样的做法,她小时候不理解,长大后就理解了,非常好。
锁锁为什么看到我与女儿的亲子关系非常好,就会有意无意露出了不同的看法呢?她真的不喜欢被父母亲关注关爱吗?只喜欢一切都自己一个人来扛吗?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从心理学角度说,孩子有困难不愿意与父母亲沟通,感觉父母亲不理解、解决不了问题等等,此时孩子内心深处已经受到很大的伤害并且就下了刮痕。孩子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无法原谅父母亲曾经的缺位和没有给予关爱,但是孩子又不愿意面对这个自己希望拥有而又无法享受的现实情况曾经存在过。为了让自己这种需求可以心平气和,大脑会歪曲事实和认知,让自己以为自己的父母亲没有错,不比别的父母差。这是关闭内心,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的逃避行为,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而已。
父母养育孩子,真的不是让孩子吃饱喝暖就可以了,需要教育、陪伴和智慧的引导等等。如果缺位,孩子可以长大,但是心灵的需求不被满足的饥饿感记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情感反馈。
父母亲对孩子给予无条件的关注、陪伴和关爱,会让孩子感觉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遇到困难,只要愿意与父母沟通,就可以适当压力。亲子沟通是孩子释放了压力的较好出口。并不是一切都自己解决,报喜不报忧,就是好的,一定不是这样的!!!
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最妥贴?那就是开心一起享受,困难一起承担,懂得彼此的不易,少责备多鼓励,舍得努力付出,默默地助力,彼此赋能。如此,才会心在一起,才会更加有力量,才能做更多更多的事情,才能感受更多的成就感和温暖的关爱,人生才会更加丰盈、幸福和圆满。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伤痛,比如小时候缺失的陪伴和关爱。为了让自己舒服,甚至会以为这种缺失也是很好的方式来麻痹和欺骗自己。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不能用好与坏来评价,毕竟很多行为也是迫不得已,心有余力而不足导致的遗憾。勇敢面对这一切,甚至对父母说起,看到曾经那个内心没有被温暖的小孩,情绪共鸣才能被激发,内心的伤痛才能被疗愈。
昨天,宝儿因为各种原因做事情结束的时间延迟一个小时。女儿希望自己时间管理很好,如此让她有点焦虑不安。锁锁同学对别人的时间关键要求非常严格,严格到忽略了他人的情感起伏,认定是人不守时,而不是接受意外常有的常态。昨天锁锁一改往常,关注宝儿的情感变化,安慰宝儿这不怪她,遇到了事情想办法解决就是了。完全没有把这延迟的一个小时归到宝儿的个人身上。这种交流互动模式让彼此都很舒服,我的难处你可以看到,如此美好。事情拖延带来的烦恼,因为被看见而变得不是烦恼了,变成了舒服。如果事情拖延的烦恼,再加上一层外界“时间观念淡薄”的斥责,将会是压力之上又加人为的压力,对于当事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那个施加外界人为压力的家伙也是很愚蠢。
让我们看到彼此优点给予鼓励,发现情绪波动给予理解,岂不是更好的吗?
不管如何,优质的陪伴和真诚的关爱永远是人间最美的风景,可以驱赶人际关系中所有阴翳,让人感受温暖和滋润。父母之于孩子如此,亲人之间如此,人际关系相处也是如此——陪伴不能缺位,关爱不能偏航。
2023.9.21日上午11:00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