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峰
让思想点亮教育,用书香润泽生命,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新父母学校》。
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他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家庭教育研究方面非常有建树,在全国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演讲。本书就是他的家庭教育演讲集,把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说得非常深刻而详实。
为什么叫新父母学校?
因为他认为现在的学校,在应试体制之下,所有的教师、学生、领导都只是为了那个分数,为了体制而活。他甚至认为现在的学校教育是非教育,反教育,离真正的教育很远,他称学校为教育的荒地。
现在的学校其实就是一种饲养,把人工具化了,他用了一个词叫“家猪化”,就是把学生当猪饲养,把所有的人都一个模板给P出来。
学校教育是这样,社会教育我们能控制的更少,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家庭教育。
但是现在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两个误区:
要么家庭教育缺失,几乎没有什么家庭教育;
要么就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问题儿童的产生。
父母基本上也是走两个极端:
要么是冷漠、粗心、不管,或是没时间管;
要么就是过分的强迫、焦虑,导致错误的管。
所以现在的父母一定要通过学习和成长,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父母,也就是新父母。
本书就是给这样的父母开的一个学校,叫新父母学校。
这就是《新父母学校》的由来。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书,学会如何在新时代做一个优秀的新父母。
1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一、科尔曼报告
美国一个著名教授科尔曼,通过多年研究发布了一个报告叫科尔曼报告。
这个报告最基本的结论就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影响孩子的教育、成绩和成长。
基本上,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成长的都相对比较好;家庭文化背景比较高的孩子,相对都比较优秀。
《稀缺》这本书中说,穷人穷的并不只是缺钱,穷的是一种心智模式,穷的是思想,穷的是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导致受穷。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很难成才。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
二、三浦展报告
日本一个著名教育家三浦展,他发布了一个三浦展报告。
他说,父母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父母的习惯、素养,包括日常的坐立行走、接人待物等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你在那睡觉,你在说话,你在吃饭,都在对孩子施加影响,你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
科尔曼报告中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影响很大,但是改变家庭经济条件容易吗?很不容易。
但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影响如此之大,改变家长的生活习惯,相对是不是容易一些。
所以,我认为,想教育孩子先从改变父母的习惯做起,比如说早睡早起,接人待物有礼貌,做事有条理,工作很认真等等。
通过家长改变去影响孩子,培养出好孩子。
三浦展说,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三好孩子,三好就是身体好,性格好,习惯好。如果身体弱,性格坏,习惯差,这样的孩子就是问题儿童。
怎么成为三好孩子呢?
2
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成绩的十个因素
作者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有十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隔代教育。
就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教育的孩子。
有人认为隔代教育比较好,能够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但是隔代教育中,父母决不能缺失,父母教育和隔代教育要同时同步进行,这样的教育才全面。
如果父母教育缺失,只让长辈来教育,这绝对会出问题,问题儿童大部分都来自于此。
第二个因素是父母陪孩子吃饭的频率。
如果父母陪孩子吃饭的频率高,孩子学习成绩、性格等各方面都会很好;如果频率很低,孩子的成绩、性格、习惯都不会好。
第三个是父母在家睡觉的频率。
父母在家睡觉的频率高,孩子相对就好;频率低,相对就会差。
第四个是吃零食的频率。
吃零食多的孩子习惯、成绩都会差;不吃零食,或者对零食非常有节制的孩子,非常好。
第五个是看电视的频率。
如果孩子看电视的频率高,成绩就差;看电视的频率低,成绩就好。
第六个是排便频率。
一天一次,而且最好是早晨排便,这样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状况都好,否则就差。
第七个是听故事的频率。
孩子听故事比较多,父母给他讲故事或讲书比较多,这样的孩子都比较好,否则,成绩就较差。
第八个是劳动的频率。
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或者社会实践多的,成绩相对就比较好,成长的也好,否则就差。
第九个是运动频率。
运动频率多,成绩相对好;运动频率低,相对较差。
第十个是艺术特长。
艺术特长多,各方面发展会更好,否则就差。
这就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十个因素。
研究还发现,父母职业对孩子影响很大。相对来说,医生和教师的孩子相对都比较好,因为职业稳定,相对文化素质都比较高。
但是,如果当了领导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就没时间教育孩子了,领导都比较忙。
3
世界各国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们看看各国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1.英美。
英美培养孩子就是用运动来培养精英。
在外国,尤其是欧美,你到大街上一看,大家都在干什么?是不是前面失火了?好多人都在跑。很多人上班上学都是跑着去。
运动的理念在欧美深入骨髓。
欧美那些地方,大事是什么?特朗普上台、脱欧、战争跟他关系不大,他们关心的是娱乐,关心的是运动,是橄榄球,是NBA。
孩子从小,爸爸就领着去打球,甭管是棒球、篮球,还是户外。一到周末一家人都去乡村别墅,过户外生活。
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比赛来锻炼孩子。运动不仅仅锻炼身体,还培养孩子合作、忠诚、守规则、讲规矩的精神,以及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竞争力。
那种荣誉感,是培养领袖的基础。尤其是美国橄榄球的四分卫,后来基本都成为企业家、政治家,他有统筹能力和合作能力,有把一群人凝聚到一起的能力。
我也觉得运动能把自己的激情、潜力、对美好生活的感受给激发出来。比如说,打一场篮球,淋漓尽致,挥汗如雨,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也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嗨的。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智慧、体能、技术去战胜对手,太过瘾了。
所以运动很重要,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个方式,获得人生极致体验的一种手段。
2.日本。
日本就是武士道精神培养孩子。
武士道精神的核心主旨就是意志力,日本孩子的意志力非常强。大家都听过中日孩子夏令营,日本孩子没有一个请假的,病了也一直坚持到底,中国孩子就做不到。
人才的关键要素不是知识,而是意志力和体力。
只要有意志力和体力,他什么干不成,学习他能够坚持到底,干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到底。所以日本人都极其敬业、专业、乐业。
3.中国。
中国式教育有三个特点:少思考,少运动,少交往。
因为只注重成绩,只重分数,所以学习上是多练习,少思考。只是大量的做题,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独立的精神和意识。
大多数中国人缺少欧美那种运动意识和精神,多独处,少交流,少运动,经常一个人很宅,所以中国孩子自闭症就特别多。
4
中国家庭教育的危机
中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存在着特别大的危险和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隔代教育。
把孩子交给长辈或者保姆来养护,这是导致问题儿童产生最根本的原因。为啥呢?
因为长辈的隔代教育,会对孩子有两个极端教育方式:
要么就惯着,溺爱,要什么给什么,爱得不得了,把孩子惯得飞扬跋扈,坏习惯全给培养出来了;
要么就是不管,往电视跟前一扔,完全放养。这样的孩子没有规矩,没有最起码的好习惯,问题儿童就诞生了。
所以记住,即使你迫不得已,一定要让长辈帮着看孩子的时候,父母也绝对不能缺失。
只要父母缺失,基本上会出问题儿童。孩子注意力不专注、自闭症、多动症、吃零食、看电视、近视眼等各种坏毛病全来了。
隔代教育是造成问题儿童的主要根源!
这么多年,我就见过一个特别好的孩子是被爷爷看大的。
他是我的学生,叫江浩。他生活习惯好、学习好、接人待物特别棒,我一问,居然还是他爷爷看大的。
我就很纳闷,特意去了他家一趟,见到他爷爷,明白了。
他爷爷虽然是个农民,但是写一手好字,接人待物特别到位,还能读点书,说话办事非常讲究。他对姜浩的教育非常认真而正确,这样的爷爷才能培养出好孩子。
所以,让长辈管孩子的时候,在教育上一定要达成共识的,要定规矩。
说一个我的亲身经验,因为迫不得已,有些时候就需要让孩子爷爷来管孩子。只要他一管,孩子各种毛病就来了。他爷爷就是把孩子放在电视前,基本上是放养,不怎么管。
就因为这个,我跟我爸摆事实,讲道理,也吵了很多次,一直到现在才基本纠正过来。和他约法三章,孩子不能干什么,能干什么,提前讲好。
当今时代,爷爷奶奶们看不了孩子了,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在网络文化熏陶之下,他们的世界跟爷爷的世界完全是两个世界,孩子说的名词,爷爷根本就不懂。
我孩子说句话,她爷爷一个词都听不明白,这样怎么去交流?没法交流。
说实话就是,他们看不了孩子了。如果他们不学习不成长,就只能是孩子要啥我给你啥,也就是这样了。
所以现在的孩子,交给长辈看管要慎重,要好好考虑,要做好功课。
第二就是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很多家长就是属于那种过度焦虑和强迫的去教育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在思想上、精神上没有独立,他们就完完全全把自己那种错误的方法和错误的爱强加到孩子身上。
没有责任感会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我的一个朋友,这两天我就想找他谈谈,他每天很焦虑,和上初中的孩子每天处于作战中。他就老想把孩子控制住,但是现在孩子到初中了。孩子一回家,都是“啪”的一声把门一关,再不出来,和家长极其对立。他把孩子手机给没收了,孩子就在地上撒泼打滚,每天把他气的快崩溃了。
说实话,他爱孩子,但是真是以爱的名义在破坏孩子成长,这不是智慧的爱,是一种控制和压制,这种控制只会得到孩子的反感、厌恶、对立,甚至是叛逆。
所以,教育需要智慧,需要专业,不学习点教育知识,就管不了孩子。
以前说一切为了孩子,这是以前的父母,现在的新父母是一切为了自身的幸福。因为只有我们觉得生活很幸福,人生有奔头,自己能够管理好掌控好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教育好孩子。
当我们有主见、有思想的时候,而且是正确的主见和思想的时候,我们才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快乐。
否则就是压制,就是错误的爱。
第三农村教育处于崩溃的边缘。
我在乡村小学教学多年,在那里,单亲家庭特别多,留守儿童特别多,再加上家长们都不懂教育,农村的教育已经面临崩溃状态。
现在的父母有三种:工作型父母,事业型父母,谋生型父母。
谋生型父母基本都在外边打工,还得为生活糊口,根本没时间管孩子,把孩子扔给父母或托儿所等;
工作型父母稍微好一点,相对素质比较高,还能对孩子进行一些教育;
事业型父母都是全身心扑在工作或事业上,无暇管教孩子。
事业型父母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作者给出一些建议,即使再忙再累,夫妻中至少要有一个抽出来去教育孩子,不能两人都忙,都不管孩子。而且要跟孩子讲,我们确实忙,但是对你的爱,对你的教育是不会缺失的。
谋生型的父母相对来说更难一点了,留守儿童这个问题特别严重,想改变,不是一两句话能完成的事。这需要政府、各类组织以及学校、家长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改变。
5
家庭教育两大建议
为何要重视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分工。
学校教育是知识本位,主要是教给孩子知识,想教给孩子人格、性格、习惯等很难;
家庭教育是性格—身体本位,是身体从里到外的全面培养。所以,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作者给出的家庭教育建议就是:野蛮其身体,文明其性格。
一、首先谈谈怎么野蛮身体:
1、给孩子足够的运动量和劳动量。
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最好的营养品是什么?是运动场,是田野,是自然。你给孩子吃啥,都不如把他带到运动场去疯跑、去打球、去流汗。
学校的体育因为安全问题,管的严,上课就是个放风,所以作用不大。
中国孩子身体普遍不好,所以只要让孩子身体好了,这个孩子就是阳光热情、精力充沛、激情澎湃,干啥都有动力,他就不一样。
2、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活动习惯。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孩子不能穿的太暖,要三分饥与寒。有时候要让他保持饥饿,吃饭时候才能好好吃,否则把他的胃口就惯坏了。
记住不要吃零食,家里不要有零食,就正常吃饭、吃水果就行了,营养就够了。零食把孩子整个的生理系统给打乱了,吃了很多对身体无益的东西。
吃零食导致孩子不好好吃饭,所以要控制。
3、生命教育。
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也是一种安全教育。
如怎么对待陌生人?隐私部位怎么保护?来了地震火灾怎么办等。大家别轻视这些东西,这可能是最重要的教育。
我们要教育孩子怎么去面对这些意外,面对这些跟我们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
二、怎么文明性格呢?
性格好有三个要点:一是善于竞争又能善于合作,二是既有活力又有礼貌,三是培养积极思维,少抱怨。
所以,要培养好的性格需要这样几点:
首先,一定要培养孩子强大的意志力,训练他们吃苦的能力。
民国的宋耀如,对他的孩子采用的是斯巴达和基督教的教育模式。身体上是用斯巴达教育,很吃苦,在精神和灵魂上采用基督教的教育模式。
他培养出的孩子就是宋家王朝的宋氏三姐妹和三兄弟,他们都是民国非常有名的人物。宋霭龄嫁给了中国最有钱的人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孙中山,宋美龄嫁给了中国最有权的人蒋介石。宋子文曾是民国的财政部长和外交部长,宋子良曾任民国的建设银行总经理及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宋子安哈佛大学毕业,曾任香港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
在历史上有一个大概率事件,基本都是北方打败南方。你看,三国最后胜利的还是北方的魏国,北方的蒙古帝国横扫整个欧亚大陆,满清从东北横扫中国;拿破仑那么厉害,但是被北方的俄罗斯击败;希特勒横扫欧洲,到了北方被苏联打败;美国南北战争也是北方战胜南方。
几乎永远是北方打败南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北方的冰天雪地,培养了人坚韧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是让人战无不胜的。
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怕孩子吃苦,要提供孩子吃苦的环境,去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其次,一定要记住:不要让孩子轻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大多数家长都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是不对的,一定要让孩子在获得某个东西之前,让他付出相应的努力、等待和代价。
给你东西,行,你需要把这件事做好了,你需要执行什么规矩,养成什么习惯,把东西作为一种奖励。
最后,孩子的性格主要受父母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所以,归根结底,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6
培养孩子三个重要的习惯
一定要培养孩子三个重要的习惯: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吃饭习惯、排便习惯和睡觉习惯。
1.吃饭习惯。
包括吃什么?怎么吃?和谁一起吃?
吃什么?就是正常的饭菜,多吃蔬菜水果,拒绝零食和饮料。
怎么吃?我给大家做个测试,你认为应该细嚼慢咽的吃,还是狼吞虎咽的吃,哪个更好?答案是,应该让孩子狼吞虎咽的吃更好。因为我发现,细嚼慢咽的那些人身体都不好,狼吞虎咽的孩子,像我这样的,身体特好,精力充沛,吃嘛嘛香。
我发现在日本也是一样,日本有些公司招聘人才的时候,就让大家吃饭,谁吃饭又快又多又猛,谁留下,吃饭慢的就被淘汰。为什么呢?因为吃饭快证明这个人身体好,性格阳光,雷厉风行,执行力强。
和谁一起吃?前面已经说了,和父母一起吃,频率越高越好,饭桌也是家人的沟通和交流时间。
2、排便习惯,养成孩子每天早晨排便的习惯。
我这块做的特别好,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大量喝水,然后去厕所。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很多人早晨排不出便,很简单,只要大量喝水,稍微活动一会,马上就想去厕所。尽量早晨排便,对身体特别好。
3、睡觉习惯,就是早睡早起身体好。
富兰克林说,早睡早起的人富有、健康、聪明。
怎么做到早睡早起?就是你晚上别看电视,别玩手机,别玩游戏,早点睡觉。同时,只有做到早起,才能做到早睡。
二、养成运动和劳动的习惯。
要让孩子亲近自然,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关键是父母的示范,父母要热爱运动和劳动。
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能锻炼孩子的认真、责任心和耐心,做事有条理,自理能力强。所以,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养成静的习惯。
静的习惯就是阅读、思考、绘画等艺术生活。
关于读书,可以先给孩子讲,然后让孩子自己讲,最后让孩子自己读,这是一个学习建立的过程。
多读书、读好书,提升选书品位,培养读书品味
总之,要帮助孩子建立三个成长优势。
第一个是学习倾向。一定要让孩子喜欢某个学科,不是说偏科,是在这些科目中,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第二个是艺术特长。一定要让孩子爱好某种艺术技能,音乐、舞蹈、下棋、美术等都可以。
第三个是运动技能。孩子至少擅长一种竞技类体育项目,要让孩子培养运动习惯和技能。
7
关键时期的关键教育
下面谈谈关键时期为孩子提供关键的教育。
孩子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三岁左右,第二个关键期在九岁左右,第三个关键期是13岁左右。
第一个关键期:三岁前后的教育。
三岁前后的教育模式应是自然教育,让自然成为孩子的老师。
三岁左右的孩子就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去成长,我们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行了,和谐的、美丽的、艺术的、自然的环境就好。
同时,1到6岁孩子要提供三个关键教育:
1.语感教育。
一定要陪他说话,给他回应,千万不要把孩子扔给电视和电脑。孩子的性格和知识累积,发现跟孩子刚出生时所遇到的词汇量是成正比的。
如果没人和他说话,总是他自己待着,将来就可能是自闭的性格。
如果多多给他陪伴,和他说话,爱护他,和他做一些游戏,等等,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语感教育方式很多,陪他说话,讲故事,唱儿歌,看绘本,做游戏,都可以。
作者强调,要学外语,从婴儿起就接触外语的语感教育是最好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外语的环境,越早启蒙越好,因为小孩学语言是最快的。
2.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让孩子的情感是个饱满的丰富的人。怎么去做?就是多爱护和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戏,多拥抱孩子。
我进家第一件事,就是对孩子说,宝贝,我想你了,我要抱抱你。这种拥抱给她一种安全感,给她爱的滋养,对她是一种承认感和尊严感,这时情感就产生了。
3.感觉教育。
就是让孩子的感觉非常丰富,让孩子去触摸这个世界。
可以走进自然,让他亲近大自然,亲近小花、小草、河流、小溪、小虾等等,生活环境设置的漂亮一点。这些感觉教育会让孩子的人格比较完美。
第二个关键期:九岁前后的教育。
这个时期的教育方式应是规则教育。
大约从6岁到12岁,应该是规则教育。九岁左右是关键成长期,这个时候如果培养不好,就会出现强迫症、心灵扭曲、习惯不好,问题儿童都是从这造成的。
因为他现在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懂事了,但是如果外在环境、成人、同伴给他一种压迫或压制,就会导致他心理扭曲,从而导致各种问题。
所以九岁左右是关键期的关键。这个时候,规则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个时期父亲要出场。
母亲的教育是温暖、是包容、是一种感性;而父亲出场带给她的是力量、是规则、是秩序、是意志、是理性。
父亲是孩子最好的导师。
这个时候,应该从宽容的母亲课程到权威的父亲课程,这是九岁左右必须要做的事西。
如果父亲不在身边怎么办?那母亲也要承担起父亲的角色,从慈母到严父都要完成。
九岁前后要为孩子提供三个父亲课程:
1.自食其力的独立教育。
我们说三十而立,作者说九岁而立,九岁的孩子生活可以自立了。
通过劳动教育,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去洗衣服,打扫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这个时候为了孩子成长,父母一定要有所克制,一定要做一个守望者,在远方默默的陪伴,看他自己做,让他一点点去摸索,去探索。至多你出来指导一下。
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不要心急。
管理好孩子的零食和零钱,让他自己去管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承担有限责任,让他有一种对生活的担当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培养出负责任有担当的孩子。
2.严慈相济的规则教育。
帮助孩子建立好规则,养成好习惯。这就必须有一个严慈相济又权威的父母。
不能百依百顺,也不要过分苛责。建议先严格后放松,先紧后松,先权威后民主。等他建立好规矩之后,可以再适当放松一点。
父母在管理上有三种风格:放任型,权威性,民主型。放任就是不管,权威就是你得听我的,民主就是大家协商。
九岁左右需要权威型的父母。父母有威信,既能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爱,又保持对规则的一种敬畏。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让孩子身边有最喜欢又最敬畏的人。坏家长就是只让孩子畏惧而不让孩子喜欢的人。
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威信做前提,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信,你说的越多越令人讨厌,让孩子厌恶。家庭教育的失败基本上都是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最起码的威信。
没了威信,说啥都不行,你就失去了力量。
所以,订立规矩,不废话,慢慢养成习惯。
3.劳逸结合的情趣教育。
让孩子过一种有情趣的生活。怎么有情趣?首先就是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自由去支配,不要把时间全部挤满,没了自我。
要让他走进自然,让他有自己的伙伴。伙伴很重要,好的伙伴会一起成长。让他有玩的时间,有运动的时间,可以陪孩子一起去散步、逛街、运动,在做中学。
这个时候,艺术生活很重要。艺术生活不仅仅是培养他去画画、去学钢琴,还可以看优质的电影,去博物馆、美术馆,听音乐等等,这种艺术生活就是有情趣的生活,这种生活才是一个人幸福所必须的。
第三个关键期:13岁前后的教育。
13岁左右又是一个关键期,大约是从12岁到15岁这个阶段。
这个时期最重要就是独立教育,从自食其力到独立。这个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独立,还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这个时期有三个关键教育:
第一个是独立思考。就是有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第二个是学会自学。走在老师的前面,超前学习。
第三个是职业规划。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开始做一些职业生涯规划。
13岁左右是成长的急风暴雨期,因为正好是孩子青春期,身体发生剧烈变化,心灵和情绪上更会发生急风暴雨的变化,这是孩子青春勃发、精神断乳的关键时候。
这个时候如果教育不好,叛逆、厌学、逃学、早恋、反抗、不听话等都会出现在这个时期。这个时候是身心灵改变的关键期,是化蛹成蝶还是化蛹成蛆?这是最关键的时期。
所以父母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做好准备。
面对这个时期,三个建议:
1.从权威型父母到民主型父母。
这个时期,很多事要跟他商量着来,从权威到民主,让孩子做出决策,做出思考,让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参与家务劳动,建立信心和责任感。
对自己的事负起责任了,就能成为能独立思考有主见的人。
以前主要是家长在说,告诉他怎么做,现在家长就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否则,掌握不好教育方式,认为你得听我的,这就会造成对立,肯定会出现问题。
9岁左右严格管理,形成习惯,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之后,到13岁就得放松,这个时候再严格管理,就错了。
9岁左右如果纵容孩子,养成坏习惯,这时再去管他,就已经管不了了,孩子会强力反抗。
给青春期的孩子定规矩是最危险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冷静,学会等待,让孩子自己冷静下来,通过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潜移默化,慢慢走近他的心灵,倾听他的心声。
同时,要理性的面对早恋和他生活上一些怪癖,不要嘲笑他,倾听和理解是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千万不能等出问题了,再给他治病。
2.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
自学是让孩子在学校不掉队唯一可靠的方法。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要重视预习,预习是孩子自己往前走。
我一个亲戚的孩子,寒假时间把下学期内容全部学完了,成绩好不说,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因为有时间去培养啊。
自学和预习,是最超前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要指望学校老师,一个班那么多孩子,他能照顾几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学,让孩子在入学之前,有足够好的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3.鼓励孩子尝试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孩子从小就思考,长大之后我想做什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志向的建立。
引导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有真实完整的了解和理解。让孩子真真正正去了解这个职业,怎么去了解呢?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寻亲访友,看一些名人传记,或者找名人指点。
专业意识特别重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一种专业意识。很多人到高考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爱好什么,该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这成为很多人的遗憾。
到大学之后才发现,怎么会这样?选的专业跟他的志向和兴趣风马牛不相及,大多数人都栽到这了。所以一定要了解一些专业,为高考志愿做好准备,为人生做好准备。
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怎么认识自己呢?可以让孩子加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在实习实践中亲身体验,逐步建立自己的生活情趣和职业倾向,让孩子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他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让他对自己有清晰的了解,对专业有清晰的把握,让他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
怎么教育问题孩子?
说实话,13岁左右如果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的已经不是教育,是治疗。比如网瘾,早恋,叛逆,厌学等。这个时候教育已经不好使了,得需要治疗。
首先,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让他走出家庭,亲近自然。
可以远足,可以把他放到某个地方,夏令营或冬令营都可以,让他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环境待一段时间。也可以进行游戏治疗,通过一些心理游戏找到自我。
其次,最好的办法是通过作品来治疗。
就是让这孩子持续的关注某个领域,通过关注这个领域,让他在这个领域中有成就有尊严,然后在这里找到活着的意义感和价值感。
孩子对自我有价值、有尊严了,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其他的也慢慢好起来。
最后,对待问题孩子不是教育,不是教训,应是理解和尊重。
这个时候如果再训斥他就完了,问题儿童基本都是问题父母造成的,这是你造成的,你需要对他负责任,自己挖的坑自己慢慢填。
你不管孩子,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孩子自然会养成一些坏毛病。
我们需要对孩子负责任,最好就是一开始就要预防。如果错过了关键期,染上了不良习惯,父母很难再使孩子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要知道,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正确的教育,需要关键期的关键教育。在这之前就懂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好孩子,这样就能让孩子有很好的习惯和成长。
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幸福的、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在关键期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根源。
8
正视孩子的差异,学会赏识孩子
孩子与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第一方面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分A型、B型和AB型。
A型是主动型,热衷竞争,控制欲强,希望做领袖型的;
B型就是从容淡定,随遇而安,内心平和,服从领导;
AB型介于两者之间。
性格特点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辈子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知识上习惯上会有所改变,但是内在的东西永远这样。
所以,就不能用B型的教育方式来教育A型,那就把孩子给扭曲了。
第二方面是智力的差异。
孩子智力千差万别。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说,人有七种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七种智能生来就不同,每个人的强项完全不一样。
所以不是学生适应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法,而是家长和老师主动适应学生的特点。
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就是脱坯,都是一个模板出来。所有学生一个姿势,作业一个模式,回答问题是标准答案。学校教育做不到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围绕特长发展专长。充分发挥孩子的智力特长和智力优势,让孩子以自己的特长优势带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就会有一种优势感和尊严感,自然而然就带动了全面发展。
如果他总是被打击,被打蔫了,慢慢特长也不见了,啥都没了,就成了一个庸庸碌碌毫无作为的孩子。本来是个天才,却栽在了家长和老师的手里。
如果不承认智力差异,大多数父母就会以为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就得怎么样,这种被动的比较毫无意义,只是增加了自己和孩子的焦虑。
孩子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拿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你需要做的是发现他的优势,培养他的优势。
第三方面是性别的差异。
性别的差异特别有趣,大家可以伸手看一看,你的无名指和食指,长短如何。
如果无名指比食指长,你就是男性性格。男性的特点就是比较好动、暴躁、野蛮;
如果无名指比食指的短,你就是女性性格,比较敏感、脆弱、神经质;
如果二者一样长,个性就介于二者之间。
这个跟性别没关系,男生女生都可能这样。差距大的原因就是,如果体内的雄性激素多,就会导致无名指长。
换句话说,性格的差异,智力的差异,甚至性别的差异,主要是遗传在起作用。
教育者可以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但是对于孩子,绝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地步。
丑小鸭可以变成天鹅,是因为它天生就是天鹅,你不能把真鸭子给变成天鹅。
那么,怎么去面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弱点?
一定要记住,与其急于改变,不如坦然接受,把特点转化为优势。
1.扬长比避短更重要。
发挥孩子的智力优势,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长项,却长时间郁郁寡欢地去补救自己的短处。
2.特长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你想让孩子学钢琴,弹一段时间,发现钢琴并不是他的特长,你非得让他学,天天逼着学钢琴,完了,导致整个人可能都颓了,其他方面也会受影响。
千万不要在孩子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有特长才会有成就感和尊严感,他自然会自信地去探索其他学科。有特长并由此发展自己的专业爱好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3.赏识你的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承认的需要。智慧的父母提供三种赏识:
第一是关注。这是赏识的初级形式,我们很关注他,陪伴着他;
第二是奖励或表扬。但是这个一定要谨慎使用,天天夸,动不动就给他奖励很不对。
第三是信任。这是赏识的最高形式。让孩子自由地说话做事,用人不疑,给他委以重任,这也是一种长大的标志。被信任的感觉,对孩子的成长和责任心的树立非常有益。
当然,并不是不批评孩子,赏识的反面不是批评和惩罚,而是不擅长赏识。正确的批评和惩罚是非常必要的。
赏识的原则是,要真诚而及时地给予表扬,多赞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赞扬他的结果和运气;以关注和信任为主,而以奖励为辅;以精神上的关注和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多赏识孩子的生活习惯或交往行为,而不要仅仅赏识孩子的学业成就。
9
让孩子学会自学
下面谈谈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学。
一、先说语文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的经验就是让孩子大量的读和大量的写。
每天一篇日记,是必不可少的,每周两三篇大作文,从小学一年级就这样。
每天读书,然后开展各种演讲大赛、读书交流会等各种竞赛,给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这种训练让任何学生上到台上都能侃侃而谈。
有一个暑假,我做了个尝试,留了一个作业,孩子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就是每个人假期写本书,写诗、写小说、写文章都行。
假期结束之后,大部分孩子都写完了一本书,有写一本诗集的,有写几万字的小说的,还有写了一本作文集的。
这是五年级的孩子,你给他机会、机缘、平台,就能把他的潜能给激发出来,他就会创造奇迹。
学习语文就这几点:一是多读书,把好书给他;二是多写,以写代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三是创造机会让他去说去演讲,给他表演的机会,各种能力就会锻炼出来。
这就是学语文的方法。
二、数学有三个建议
第一是超前学习。
孩子特别容易在数学上掉队,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超前学习。一个寒假,先把下一期的内容基本上学完。
第二是整体学习。
就是系统学习,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把握,数学是成体系的,但是在学校学的过程却很零散,所以需要宏观整体去把握。
第三是问题导向。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数学带到生活中去学,培养一种数学化思维。
三、英语有三个建议:
第一是创造合适的英语学习环境。在家里要有英语的学习环境。比如家人都用简单英语交流,多听英语音频,多读英文书籍等。
第二是听说读写看全上。多种感官齐头并进,学习效果更好。
第三是有应用场景。一定要有应用场景,学了之后就得用。可以是交谈,用英语交流,可以去读英文原版,可以尝试用英文写作或写日记,可以找几个英语好的伙伴,办个英语角,用英语交流。
总之,一定要有英语的应用场景,才能事半功倍,学习神速。
10
怎么对待问题儿童
下面谈一下怎么去对待问题儿童。
一、网瘾。
一定记住,先别鄙视网瘾孩子。一个网瘾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能够去沉迷一个东西,他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他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只是这个爱好不是特别有益,我们需要用正确的爱好,正确的游戏,古典的游戏去引导他。
什么是古典游戏?就是去户外活动,捉迷藏、跳绳、打球、下棋、爬山、远足等,用这种古典的游戏来吸引他,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吸引他。
在三岁前就让孩子远离电视、电脑和网络,让孩子过上这种古典的生活。当然,现在想回到古代生活不可能,但最起码让孩子远离屏幕。读书、艺术、运动、回归大自然等,这样孩子绝对不会沉迷网络。
二、早恋。
关于早恋问题,不是去解决,而是去预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进行情感教育,初中开始进行性教育,让孩子对这个有些了解。
最关键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只有不幸福的家庭,孩子才容易早恋。在家庭得不到温暖,所以外边一个男孩给她一块糖,她就跟人跑了。
如果平时就有父亲温暖的怀抱,有妈妈真心的爱护,她绝对会有自我责任感和独立的情感,她就不会轻易被外界那种小情感给麻痹住了。
同时,尽可能的让孩子开阔眼界,游览这个世界。让孩子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主观判断,这样他就能对自我有个把握,对世界有一个清醒而独立的认识,这样就不会在思想上和身体上,很快就跟着别人跑了。
三、自闭症。
对待自闭症这种孩子,不是改善和改变,他们首先需要的是被理解,甚至是被敬畏。
因为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作家就是自闭症。《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在床上躺了15年,写完了这本巨著,他是典型自闭症。梵高、海明威、村上春树等都是有自闭症的人。
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独到之处尚未被发现,他们的特长尚未发挥出来。如果他们的特长一旦被发掘和展示出来,他们就能利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长,展开自己独特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所以,自闭症不是治疗而是理解,甚至是被敬畏才行。
11
道法自然,健康生活
作者认为,要警惕科学和技术,他认为所有的科技都是反自然的,要回归自然和古典。当然他说的有道理,但是要完完全全的拒绝现代科技,这是不可能的,要与时俱进。
他说一定要记住:少吃药,少吃营养品。
生病其实是成长的一部分,家长和孩子一生病就完了,崩溃了,然后大量的用药,反而给身体造成大量的损伤。是药三分毒,很多疾病是这样造成的。
生病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不意味着一定要看医生。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时间和自己的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生病之后,尤其是一些感冒发烧,需要的是等待,时间会慢慢把它治好,而不用急着去吃药。自己的身体能够治疗大部分的疾病。
我的做法是:第一多运动;第二大量喝水,每天喝很多水;第三不抽烟,不喝酒;第四保持良好心态。这样做基本就不得病了,一旦病了,我是不吃药的,全靠自己强大的身体自愈。省了多少钱,省了多少心。
12
学会考试
最后,谈谈如何让孩子学会考试。
作者给了三个建议:
第一是从埋头的模拟考试到抬头的胸有成竹。
学校一到考试就训练各种题,题海战术。当然可以做几套题,但是最重要的是整体学习,对学习的知识有个掌控感。如做思维导图,就是整体学习和系统学习。也可以自编试题,对学习是最有效且最实用的。
第二是建立强大的意向性。
就是让他对自己内心强大,对学习自信,一个人自信满满神采奕奕,就觉得无所不能,战无不胜。
第三是合理的饮食和舒适的睡眠。
少吃辣的,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或矿泉水,早晨排便,有高质量睡眠。
结语
作者深入浅出的把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谈得很具体。作者在提醒家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知识的学习是树枝和树叶,身体和性格是树根。不要以为自己的事业才是大事,孩子的教育失败,全家都会陷入灾难。
希望各位家长从本书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智慧,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新父母。
我是学峰,欢迎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学峰读书会,让思想点亮教育,用读书改变世界,期待您的光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