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喜欢读书的,在课堂上也总读着课外书籍,随着农药大火,我也加入了浩浩汤汤的王者大军中,书渐渐的放下了。现在我又想重新拾起。 我貌似也读了挺多的书,但没有达到大学几年好几百本那么可怕。这是一个读书人交流的平台,一些鸡汤文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写不出华丽的辞藻,也没那么多人生感悟。但是我坚信真正读书人会读一些文学国学历史学,自认为是读书的人会读一些成功学励志学人性学。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由此说来我也算是半个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傲骨。从高中起,书籍塑造了我的三观。在网上我是个键盘侠也是个喷子,现在网络实名制了,我貌似要小心点~我喷尽社会上各种不平事,我喷马荣、喷翟欣欣、喷government。位卑不敢忘忧国,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没有活出个人样 。同样是二十来岁的年纪,二十世纪那些仁人志士,他们豪气冲天,为国为民。我却只能在键盘上忧国忧民!哎,是要碌碌无为一生吗?
初中正是十三四岁懵懂的年纪,暗恋异性与憧憬未来如约而至。那风靡一时的《青春风》占据了少男少女的心,我们不希望任何悲伤的故事发生,我们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犹有印象的是其中的一篇十七岁的单车,可不是被禁的那部电影哦!至今我还在为主人公感到惋惜,每想及此,垂足顿胸,为他们感到遗憾,希望他们消除误会,冰释前嫌。尽管我知道那只是故事,我却投入其中,想着成为故事中的那些人做着故事中的那些梦。说来可笑,奔三的年纪做着十七岁的梦!
高中时候生活拮据,书是不会断的,毕竟是个学渣,一半是为了打发无聊的上课时间,一半是对远方和知识的渴望。最落魄的时候是和朋友经过深思熟虑后去澡堂洗澡,请不起搓澡师傅,我们两个大男人就在那互搓。那个时候上高中脸皮薄,人们诧异的目光是很难无视的,草草结束心疼那十块钱。最喜欢的杂志是《看天下》,每个版面看的都很投入。地摊大爷五块钱一本卖,当月更新的买不起,也不在乎过期了几个月。内容在我看来总是新颖的,某某高官贪了多少,高官情妇如何反腐,真是大快人心呵!
大学有图书馆,我不是那种学霸,更谈不上天天泡在那里,有关专业的书我一本没看过。杂志馆里自然也有《看天下》,月月更新,我却再也看不出高中时候的味道,真是可惜了,心底涌出无限的怀念。不知道可惜的是杂志,还是曾经对那些人那些事的怀念。智能机的普及,新闻实时推送,仿佛那些大人物都不在是谜了!杨绛先生说:“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我已然不知道自己是少年还是青年。
不知道喜欢读书的人是不是都喜欢历史,虽然书不尽是历史!喜欢二月河,我痛恨康乾创造盛世却闭关锁国,痛恨叶赫那拉氏慈禧视权如命却对洋人卑躬屈膝。可能我又不算一个合格的喷子,那些张口闭口满清鞑靼的我又反唇相讥。也看过《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1566》,我以不专业的角度评价都是极好的。《文武北洋》偏文学一点,却是了解北洋的不二之选。叶永烈的《四人帮兴亡》是了解四人帮乃至文革的佳品。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却不是专业学历史的,我觉得最难肯的还是魏晋南北朝,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
散文最喜《文化旅游》,深厚的文笔和历史功底以及独到的见解,让我看到此书后就爱不释手。不管网上传的余秋雨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我从书中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属于中国文人的风骨。一些好评如潮的书,自然也不会放过,更不敢放过。为什么说不敢放过?好像读书是为了拿去招摇,你没读过《平凡的世界》,没读过《边城》、《围城》、《白鹿原》,就好像是没读过书一样!尽管那年莫言很火,直到现在我从没读过他的一本书,并不是对他的排斥。难道是我不想随波逐流?
我是一个盲目排外的爱国愤青,我觉得中国不缺伟大的作家,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中国人的书都看不完了,干嘛要去看外国的呢?当然外国人的书也不是一本没看过,初中时候老师逼着非看不可的两本,《鲁滨孙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实话无感,因为外国人的人名儿都挺长的,我记不清~更别说里面的内容啦!
如今我刚刚从王者峡谷中走了出来,即兴之作,文笔拙劣,对不起语文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