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坚持分享第505天 2019—10—30
“幸福屋读书社团”第六期活动由端庄美丽的翟丽云老师主持,我们共同朗读并分享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

翟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读书的目的——锻炼自己,让自己更精彩,并通过读书,促进孩子进步成长。翟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爱人通过读书变化很大,现在能讲能写,她也以此为傲。接着,翟老师带领大家学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并分享精彩的语段: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很多家长和老师以奖赏(比如糖果、玩具等)为诱饵,要求孩子去做事,而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而这种“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家庭和教室。
很多孩子迫切希望取悦父母,按照家长的意愿来选择和生活。这样,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倍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因为他们所做的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努力的,没有了真实的自己。
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敬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
学会体贴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并以此去做事。然而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说明体贴别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能共情并理解别人。针对这一点,翟老师还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她五岁的女儿对她说,自己画的画不好,翟老师回答:“你可以画得更好些”,女儿听了很不高兴,当翟老师说你画的不错时,女儿很高兴,能真正共情到小孩对家长也是一个挑战,怎样说能让孩子愿意听,乐意接受也是不容易的。
能达到“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第六个阶段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中。我们做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愿意这样去做。比如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别人的称赞,而是我喜欢这么做。
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此外,我们要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雷夫老师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最后,翟老师分享了带着女儿去图书馆阅读的真实体会和感受。
在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大声朗读了这两章的精彩段落,每位老师都非常认真、专注地在读,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暖的时刻,当我用手机录下这一幕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着……

感谢翟老师精彩主持,感谢伙伴们能在一起共同读书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