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都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健康状态,包括合理膳食、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避免疾病和伤害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状态的健康状态,包括情绪稳定、个人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自我意识正确等。
社交健康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相处的健康状态,包括良好的沟通、互相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人们可以通过运动和健身来提高你的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提高你的健康水平来提高你的健身或运动表现。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身和体是两码事。现代人却在做相反的事,舍本逐末,为了健体不惜伤身,贪图四肢肌肉的发达,不惜掏空已经羸弱的身躯。
身指身躯、躯干,体指肢体、分支。身是主干,体是附着于主干的外延分支。身是本,体是末。搞清身和体的含义不同意义很大,往大了说,事关生死。
健康的人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奥秘在于身强促成了体健。所以“强身健体”一词的顺序很重要,先有强健的身躯,才会有强健的肢体。
健体相对容易,因为四肢肌肉受意识控制;健身则不易,因为内脏不受意识支配。吃多了,便秘了,你想让胃肠蠕动起来,但做不到;胸闷憋气了,你想让心脏跳得规律一些、有力一些,也做不到。
你做不到,因为你不会、不懂健身,但是有人能做到。中国几千年来传承的中医的气功静坐、站桩,还有中国武术内家拳、气功和印度瑜伽的修炼方法,解决的其实就是健身问题,当然也涵盖健体和更高级的修心问题。
如果没有调息、调心的配合,健身很容易就变成健体,打太极拳变成了做太极操,自发本能的活动变成了表演的套路,拳练不成的多,练出一身病的倒不少。
多数人认为颜面就是脸面,“人活脸,树活皮”,颜面尽失、颜面扫地都是指丢了面子。其实人们在这里说的只是“面”,没“颜”什么事儿。颜是面的一部分,特指两眉、两眼中间。这么一说颜色就不是脸色,而是特指印堂的光彩和色泽。
生命的两大动力,一个是心脏的自主搏动,再就是横膈主导的肺的呼吸。
两者的区别在于,心跳完全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而呼吸则可以受人为调节。所以自古以来,通过调节横膈运动影响呼吸,即所谓的调息,是进而调心、调神的必要手段。
人体有5处大“窝”,分别是腋窝、肘窝、股窝(大腿根)、腘窝和心口窝。这些窝的特点是位于骨骼关节的连接处或接合部。人岁数大、活动少了之后,这些部位气血、津液流通得比较慢,容易形成阻滞,进而窝藏邪气,产生病患。
中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腋窝,把腋动脉的搏动点称为极泉穴。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第一个穴位,按压并弹拨极泉穴时,如果酥麻酸胀的感觉能够传导到手掌小指的末端,那就说明心经是通畅的。
反之,如果点按极泉穴时,产生剧痛的感觉,那就说明腋窝已经窝藏了邪气,人的心情和心神被干扰,据此可推断出人的情绪、情感和睡眠都出现了问题。
中国传统内家拳强调的练功和站桩姿势是含胸拔背。你若想体会这个姿势,可以双臂在胸前抱圆,这时候胸前空虚,后背浑圆,两片肩胛骨服服帖帖地覆盖在后背,无丝毫缝隙可钻,虚邪贼风无由可入,附着在肩胛骨上的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气血流通无碍,筋、脉、肉、皮、骨自然能得到滋养。
内家拳站桩讲究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藏而闭,背平而正。含的是胸,挺的是腰板儿。这样站,人不仅舒服,而且有气势,出气象。
平时含胸拔背蓄养气血,战时挺胸出手才有力量。可惜现代人浅薄无知,总把平时当战时,挺胸过度、过久造成肌肉紧张拘挛,牵拉骨骼变形。扭曲变形的人,精气也是散乱的。
中医认为,整个肩胛骨被手太阳小肠经覆盖,小肠又称赤肠,是脏腑中最热乎、最软和的,健康人都有一副热心肠或柔肠。小肠经循行经过的地方,如小指外侧、手臂外侧、肩胛骨、后项、颧骨都是人阳气最足的部位,应当是温柔的。反过来讲,如果小肠受寒冷凝,内在难以化解水谷,外在就会出现小指、外臂、肩胛肌肉疼痛,甚至拘挛。
在肩胛骨上1/3处,有一道隆起的骨棱,叫作肩胛冈,肌肉附着于此,形成上下两个窝。肩胛骨有两个常见的病理反应点,叫作腧穴,都属于小肠经,一个是在冈上窝中央的秉风,另一个是在冈下正中线约上1/3处的天宗。
秉风的含义就是将风邪一把抓,天宗是几条肌肉的汇集点。点按、针刺、艾灸这两个腧穴,能够温通小肠经气血,解冻僵死的肌肉,缓解拘急、痉挛,快速解除胸背和肩颈的疼痛。
世人认识“肱”字,与孔子有关,见《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菜粗糙没关系,没有枕头、被子也没关系,弯起胳膊枕在头下照样睡觉,自得其乐。
肘窝有两个重要的穴位,即肺经的尺泽穴和心包经的曲泽穴,位于肱二头肌肌腱的两侧,其实就是刺激肱二头肌的肌腱起止点。肘后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就在肱骨下端、尺骨的鹰嘴中,是肱三头肌肌腱的起止点。大肠经的曲池穴在桡侧腕长伸肌的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而心经的少海穴正当肱肌的附着点。内在脏腑病变可以体现在肌肉上,锻炼肌肉会影响脏腑功能。
在儿童和少年时期,让男孩子多做俯卧撑和双杠的支撑动作,有利于扩展胸廓,提高胸腔的容量。
胸膛的正中,两乳头中间,约第4肋和第5肋间的地方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膻中,它是心包的募穴。
中医和西医都认为,胸骨下是心脏搏出血液的主动脉弓,是人体“发动机”的出口。
人一旦负面能量积蓄过久,即便没有产生器质性的病理问题,也会出现许多让人难以忍受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心悸、惊恐、焦虑、自汗、盗汗、哮喘、濒死感等。
双手捶打膻中穴,就能释放蓄积的邪气。“捶胸顿足”就是这么来的,“顿足”的目的是鼓舞肾气,配合大呼小叫就更利于舒畅心情。
定期参加中等到剧烈的体育活动可以带来许多健康益处。
体育活动的一些好处可以立即获得,比如减少焦虑感、降低血压、改善睡眠、改善某些认知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其他好处,如增加心肺适应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减少抑郁症状和持续降低血压,需要参与体育活动几周或几个月。
体育活动还可以减缓或延缓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进展。好处会随着持续的体育活动而持续存在。
体能是人们能够执行日常任务的重要因素,也是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的重要问题。体能被定义为“在不过度疲劳、有足够的精力来享受休闲活动并应对紧急情况的情况下,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
体能有多个组成部分,包括心肺适应性(耐力或有氧能力) 、肌肉骨骼适应性、柔韧性、平衡和运动速度。
体育活动对心肺健康的益处是所有健康益处中最广泛记录的。心肺健康涉及心脏、肺部和血管的健康。
心脏病和中风两大主要死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某些血脂异常 (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
心肺适应性低也是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体育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发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年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较低,血压较低,血脂谱较好,体能较好。在相当于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的活动水平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
与全因死亡一样,好处从每周少于150分钟的活动开始,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进行更多体育活动会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定期的体育活动可以极大地影响血压,效果可以立即见到。正常血压的人因为减少了患高血压的风险而受益。
高血压的人也受益,因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降低了。建议进行有氧和肌肉强化的体育活动以改善血压。即使在关键指南下的体育活动水平也有益于血压,而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会带来更大的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