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来自于佛教,这个词常常挂在我们口头的、耳熟能详,这是我们中国人精神追求的高级境界。
知乎上有人问:如何放下心中纠缠已久的执念?比如求而不得,爱而不得,怎样才能真正的放下呢?
佛教的放下:人生苦短,不要对任何事物耿耿于怀,对功名利禄、富贵得失、悲欢离合、嗔恨嫉妒、忧悲苦恼,就得要“放下”。所谓“放下”,就是不要过分计较。然而,佛教也没有解释清楚如何放下。我们生活的红尘中,放下是把执着放下,把分别心放下,把妄想放下,不是把一切事都放下。
人们想要放下自己的执念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是否有益,而且还要看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是否有过投入。如果我们曾经投入过,那么我们就会对这件事情更有执念。人对“获得”和“失去”是有两个心理账户的。大脑对损失和恐惧有着更加敏感的反应,知道自己一旦放弃和失去,那么就会带来恐惧和损失。所以,大脑会对自己的付出特别敏感。
一些人之所以赌博赌的倾家荡产也是这个原因,总想着赢回来。
一些情侣分手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为什么还要离开我?
有的人无法放下,几十年就活在一组SORn的系列出不来,那些不断上访告状的人们,因事理不平误了终身。
有的人因为早上一件小事,就一整天不吃不喝,什么事也不做了,放弃了所有的常规时间,该做的不做。
人很难放手、很难放下,事情已经过去了,他仍然卡在过去的时空里,他沉浸在过去,紧紧抓住过去人事理境物。他人活在现在,但是心却留在了过去,他没有办法走向未来。
有的人是心甘情愿让自己生活在过去,不肯离开,因为那些爱恨情仇,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那就是他存在的证明,所以他甘愿留在过去,不愿离开,不愿放下。
有的人已经适应了对过去的无限追忆中,流连忘返,虽然不舒服,虽然日子过得灰头土脸,但是也无法离开,这里是他熟悉的舒适区,放手离开,他不知去向何方。
有的人生活在过去的痛苦感受中,悔恨、懊恼、不甘。他的付出了太多的成本,却无法得到他应得的成果,反而支付了痛苦的代价,无法放下,无法离开,在痛苦的承受中,过往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像一个巨石把他压得喘不上气来。
一个被困在过去的人,他的痛苦绝望来自于,对当下自我身心状态的无法接受,“我本来应该。。。。”“要不是发生了那件事。。。。我现在。。。。”“我当初就不该。。。。。”“就是他。。。毁了我的一生,我完了。。。”还来自于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这里就出现了时间的三个时相,过去、现在、未来,引入哲学时间论的思想。《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的,未来心,不可得。
真相:过去心已灭,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往。
如何放下高举在头顶的巨石,如何和过去SAY GOODBAY?让人生重新燃起希望,从此不再绝望呢?
我们经常劝说别人:放下吧,放下,能放下的要放下,不能放下的也要放下。一切向前看,未来是光明的,一切都会好的。
“放下”是一种修行的最高追求,是人生的智慧。好像不是普通人能够获得的。
生活中我们也很努力地想放下自己的执念,想给自己一杯忘情水,忘记过去,期盼一切都没有发生,可以重新来过。然而,做起来好难好难!无法原谅,无法释怀,无法放过别人,也无法放过自己。
那么,自己如何放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又是如何协助来访者放下的呢?
林老师的基于哲学时间论的结构性心理咨商技术,为我们在玄妙哲思中,找到了一条通往“放下”的道路。这真的是让人拍案叫绝!哲学、佛家的思想与心理咨询技术的完美结合,把让人费解的佛教经典与西方哲学结合起来,又开辟出一条通往心灵解脱的通路,是可操作、可量化的心理咨询技术。
判断一个心理咨询技术的好与不好,就是要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那就是技术的背后有没有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否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是否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那些口碑相传的语言。
哲学时间论的核心理念就是:肯定过去、接受现在,抉择未来!这就是结构性咨商技术背后的哲学思想。
那么结构性谘商技术是如何实现“放下”过去的痛苦巨石,进而迈过巨石,走向未来的呢?
来访者诉说着发生在三年前的悲惨故事,说的时候痛苦异常,情绪低落,声声血,字字泪。他不停表达自己的痛苦经历,爱恨情仇,罄竹难书。当下的他呈现的负向的动机与情绪,他处于负向的自我身心状态,他的悲伤、懊恼、悔恨、愤怒、不平,他对自己经历了三年的痛苦生活,却依然无法脱离苦海的现状根本无法接受,内在的自我攻击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程度可以让他产生自我伤害的念头,但是他又心有不甘,不甘心自己是这样一个人,如此地无能为力,如此地蠢笨,他无法原谅自己。现在这样落魄的自己,是自己无法接受的,如此的不堪,让他对未来非常的绝望,他可预期的未来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在他的眼里却是一片黑暗,黑暗中他看不到一点光亮,他在黑暗中高举发生在过去的创伤事件,那块巨石,浑身颤抖,内心被恐惧占据了,他高声呐喊:我该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办啊?
这样的来访者来到咨询师的面前,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当下出现在你面前的这个落魄的这个人,咨询师不否定、不评判、不分析,只是真心聆听,分享与分担他的苦乐人生,“好难过啊!怎么会不难过呢?”“哭得好伤心啊!好委屈的。”“发生了这样的事,难怪你这么生气啊!”“好难啊,难怪你不想活了,谁能活得下去呢?”。。。。。。这样的咨商语言就是“接受现在他当下的负向自我状态”,本来他自己都不接受的、不原谅的,咨询师却全盘接受了,既然咨询师都原谅了,他自己就有了台阶可下,他才会把高举的巨石抱在怀里,但是他仍然盯着那块巨石,诉说着过去的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个过程也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关键一步。
沉浸在过去的情境中不能自拔的他,辗转悱恻,曾经的过往怎能让人忘怀呢,因现在的挫败、怨恨,回看过去的自己与他人、他事、他物的纠葛,会违心地否定过往的一切,又因如此残忍的自我否定,让自己更加挫败,自我变成碎片一地,因为他否定的过去的一切,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否定了过去的自己。这时候的他,需要咨询师做什么呢?他希望听到咨询师对他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的肯定,就像一个失恋的女人,她自己诉说着对方的种种不是,咨询师不可以跟她一起否定她之前的关系,而是肯定她过去生活和关系的价值与意义,曾经的美好永存心间,不用现在的不好否定过去的美好与价值。“你们原来如此相爱啊!现在不能在一起,实在非常遗憾!”“你原来的所有付出都是因为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啊!”“他曾经给你的爱也是真诚的!”“当年的你们是如此的般配,你好有眼光啊!”借由咨询师的价值肯定,让她收拾起被自己击碎的自我碎片,自我影像没有那么糟糕了,原来过去的生活没有那么糟糕,他也没有那么糟糕,我自己没有那么糟糕,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在一起。当他肯定了过去的价值,他就把那块巨石放在了地上,开始客观而平静地,审视那块巨石,原来巨石是被自己放大了,在自己的心理,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来访者开始为自己因为当初的那个人、那件事而让自己承受了折磨的痛苦折磨感到不值,因此荒废的工作和学业,因此让自己身形消瘦不成人样,因此落魄如丧家之犬,让自己没有了未来,羞愧、懊恼、悔恨充满了内心,来访者会问咨询师“我倒霉透顶,你说我该怎么办?”咨询师又该怎么办呢?如何将来访者引领向走未来呢?咨询师要做的,是协助案主肯定现在所有的承受所具有的价值,价值的传递是咨商技术的核心理念,你过去是有价值的,你现在仍然是有价值的,虽然你很崩溃,很挫败,无论怎样,在我的眼里,你都是有价值的,所有这些痛苦的承受,让你现在变得如此深刻!你的经历让我好感动啊,这个过程你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你是怎样一个人啊,承受了这么多,你还是如此地善良。你非常克制的,否则事情会一发而不可收拾。案主听了咨询师这样的话语,他会有一种尊严油然而生,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值得这个咨询师这样相信我、这样对待我。这样的他就有了自信,他可以从那块石头迈过去,可能还会回头看一眼那块石头,但是,他可以放下、可以离开了,然后他头也不回地离开。
他终于可以放下了!也许他的未来之路依然坎坷艰难,但是重要的是他不再卡死在那里了,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各位朋友,心理咨询技术可以让一个人放下自己的执念,获得心灵的自由。放过别人,更重要的是放过自己,从此生活充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