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是日更第102天,小澡哥跟大家谈谈中国人的“公私不分”与职业化的问题。
中国人做事有一个重要特征:公私领域不分,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按照帕森斯的五个文化模式变量之一,就是人际关系的特定性与发散性之间的区别。特定性是指把不同领域的关系限定在本领域,上司就是上司,父亲就是父亲,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发散性人际关系则是不同领域的人际关系的互相掺杂,父亲与上司,朋友与生意,不能分也不容易分清楚。
公私领域分不清的一个表现是做事不专业、不职业。当然,在特定情况下,不职业也未必是坏事。比如20世纪的物质紧缺年代,买个什么东西,办个什么手续,都要找关系、托关系、走后门,没有关系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套关系,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说自家话,事才有可能办得成。人家要是打官腔,摆出一副公事公办,很专业、很职业的样子,这事多半就办不成了。所以,在那个年代,你要办个什么事,对方很职业,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
市场经济则要求职业化,不在产品、服务、价值创新上下功夫,一见面就套关系的做法可能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但是,另外一种公私不分的职业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能碰到。比如,你作为消费者买了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要抱怨,对方却觉得你的抱怨是冲着他们本人,对你发起火来:“你怎么能这么说话?”你要是心肠一软,还可能真以为自己理屈,有点内疚了。其实,你抱怨的是对方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跟他们员工的人品、人格没有关系。如果他们反过来质问你作为消费者的态度,其实也是一种公私不分的表现。
还有一种公私不分的情况就更不容易说清楚了。比如,每个付出劳动,期待按合同得到回报的经理人,都是职业经理人。但是,有些老板喜欢下属付出劳动,却不喜欢给下属回报。职业经理人在他们眼里就有了贬义:那种有钱做事、没钱走人的人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喜欢的是付出劳动、不谈回报的下属,认为这种人“有事业心”“讲亲情”“把公司的事情当命根子”。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话语,其实也是公私不分,其中暗含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第一,生意就是生意,在商言商,上个班被人以死相逼,要求把公司的事情当命根子,是不是有点过了?就算是创始人本人,真要他在命根子和公司发展之间做出选择,恐怕也未必就一定选择公司发展吧?所以,这其实还是中国人爱唱高调的老毛病。唱高调本身不是问题,西方人也有唱高调的:前提是关起门来唱,唱给自己听。到大庭广众下唱,就有作秀、煽动别人做出牺牲,以达到自己掠夺的目的;自己唱,还让别人唱,而且还根据调门高低论功行赏,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君子逃之夭夭,小人环绕四周,在自己身边培养出一批投己所好、口是心非的佞人。
第二,一个人的亲情是有限的。靠亲情而不是靠平等、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等基于普遍主义的现代企业抽象管理原则来维系组织运转的一个必要结果就是组织内部形成小集团、小圈子,轻则形成沟通障碍,重则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这种企业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复制性,无法在规模上扩大,也无法在时间上持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自然无从谈起。很遗憾,这种情况并不会因为创始人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操守水平而有所改变。
其三,西方的“职业”(professional),其实包含敬业的含义,背后是加尔文教派的天职(calling)的思想,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如果西方也有谥号这个制度的话,“职业”会是一个能让很多劳累了一辈子的人死而瞑目的词。各行各业、各职各岗的人职业、专业、敬业,往大处讲,其实是西方企业竞争力、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最牢固的微观基础。比如,德国的双轨制职业培训体制,就给技术工人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荣誉感。一个公交车司机,其行为之规范,容止之安详,几乎和大学教授有一样的风度,让人叹为观止。
职业经理人讲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唱“以公司为家”“把公司当命根子”的高调,所以,他们下班也许不接公司的电话,他们休假也许雷打不动,他们也许不拒绝猎头公司的要求。但是,只要一天在岗位上,他们就一天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做好。一个人一天把工作做好容易,难的是每一天的工作都做得不走样,细水长流,水滴石穿。于是,企业的竞争力、国家的竞争力,就这样水到渠成。如果中国企业囿于原始的“亲亲”观念,不懂或无法接受这种职业经理人的观念的话,等于是画地为牢,自甘下游,同时也人为地限制中国企业实行国际扩张或通过并购等形式与西方企业实现顺利对接的可能性。
事实上,不仅企业应该接受这种职业经理人的观念,其他组织和个人也应该学习职业化的理念和行为。我们的某些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动辄“以学校为家”“以医院为家”,忽略了和家人、孩子的相处,其实这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当然,小澡哥并不反对“以奋斗者为本”的组织文化,也不反对公司用事业心来要求高层,只是反对公开唱高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创始人个人的道德感召力是有局限性的。同时,我也不否认亲情文化有积极意义,公司管理层关心员工个人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只是提醒一个常识:大多数人辛勤工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和自己的家人享受更加丰沛的人生。
参考文献:
肖知兴:《纸上谈兵说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