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就像跷跷板

作者: 669f9b0cf9d2 | 来源:发表于2019-05-30 12:11 被阅读0次
关系就像跷跷板

三周基本读完哈利丽亚雅特.勒纳博士著的《愤怒的艺术》。

人的两只眼睛长在一个方向,真看不到后面。

专家就是专家。

博士就是博士。

写的东西理论结合实际,很全面实用。

学习了很多,于是开始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例子。

“请改变”&“变回来”这种互动模式,不只在夫妻中,更是在各种关系中都有。

不信来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识。

*当丈夫主动开始做家务时,妻子常常指手画脚,或者责备他做的不够彻底。

让丈夫多做点家务,同时又说“按我的方式去做”,或者“照我的方式去做”是阻碍改变的行为。( 反映出一种矛盾的状态)。

如果妻子真的准备让丈夫参与家务,这就意味着她愿意放弃对一些事情的控制权。

妻子必须有心理准备让丈夫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做。

如果她希望丈夫改变在家务事上职责不足的状态,她必须放弃自己职责过度的作法。

l 当丈夫开始改变时,妻子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她不仅希望他多做些家务,而且希望他心甘情愿。

l 没有自我 和 职责不足 , 这两个极端, 是女人特有的反应方式。

l 职责过度:报复性地工作,边做边抱怨。

l 在人际关系中,提现女人职责过度的行为是:“拯救”或“调节”。

学了这些,我采访了一些人。

以下是我的朋友A先生的故事。

有规则就有例外。

A先生的故事就不同了。

他说:我的夫人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我没有把饭碗洗干净,

只在水管子下随便冲一下那样,

她什么也不说。不抱怨,也不责备。

只是到下一顿吃饭的时候,

他的夫人就说一句:

你看,这个饭碗还是油溜溜的。

这样吧。我们另外买个碗回来吧?

A低头一算,这样一来,自己得花多少钱啊!

划不来。立马冲过去将饭碗洗干干净净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

原来A 先生的夫人在单位当过领导,

懂得如何通过“ 弱化”自己的能力,

节省自己的口水,“强化丈夫的能力”。

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方法,

帮助夫妻关系的跷跷板处于平衡。

来写个结语:

关系就像跷跷板。

保持平衡很关键!

愤怒本身不能解决关系中的问题,但是它是一个信号,帮助我们提高认识自我认识,界定出我的想法,感受,信仰,重建人际关系。

雅安邓池沟天主堂留影

相关文章

  • 关系就像跷跷板

    三周基本读完哈利丽亚雅特.勒纳博士著的《愤怒的艺术》。 人的两只眼睛长在一个方向,真看不到后面。 专家就是专家。 ...

  • 恋爱指南│如何快速升温感情

    人际关系心理学当中有个特别重要的跷跷板原理,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跷跷板,想要它能一直动态的平衡和变化,是需...

  • 与姐的聊天记录

    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就想象一下跷跷板。 姐,跷跷板, 就像很多女人特别贤惠,但是老公对她不好。反而很多女人有心...

  • 晨间日记

    2月19日晨语[玫瑰][太阳] 心理学上,有个“跷跷板定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长久维系,需要...

  • 别让跷跷板定律成为团队内耗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一样,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

  • 爱情就像跷跷板

    图片转载自公众号

  • 生活就像跷跷板

    生活就像跷跷板,中间是支点,发力在两端,势均若力敌,高低能转换。 爱情就像跷跷板,一头一靓女,一头一俊男,遥相伊呼...

  • 闺蜜

    闺蜜间的关系就像是跷跷板,需要某种平衡,这种平衡可以是外貌、智商、事业成就或者家庭背景等等,你来我往、此消彼长的,...

  • 生活就像坐跷跷板

    有一天我坐上了跷跷板,在我带着满心欢喜时,我却发现我不能让自己下来了。然后一上一下地摆动着。有时向上的时候,觉得生...

  • 读书摘录3

    留有余地的约定 人与人的关系就像跷跷板,角度随时会变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但我们总是容易忘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系就像跷跷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mm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