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法则,这套法则因他人影响塑造而成,又受着环境的影响不断改变。我们喜欢称这套法则为“潜意识”,它在不知不觉中指引着我们的行动,让我们走向不同的路。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词——“思维定势”,作者将其比喻为一张地图,它决定着我们行走的方向。如果我们拿的是一张错误的地图,那么无论你怎么走,无论多努力,你都无法达到正确的终点。
所以我们要转换思维,要承认自己的无知,要直面自己犯下的错误,要勇于改变自己的劣习。作者说:“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
在心理学中,改变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说法,只有你开放自己的心智,并且主动要求改变,你才能真的获得改变。
本书的七个习惯都是基于你愿意改变的基础上而生,如果你本身安于现状不愿改变,那么也不必花时间看这本书了。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大体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做事的主动和想法的主动。
做事的主动指的是主动去学习,主动去进步,主动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想法的主动指的是减少消极被动的语言,多用积极主动的语言。例如,当遇到瓶颈时不要说“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而是说“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当遇到挫折时不要说“我就是这样。”而要说“我可以尝试不同的作风。”别说“我不能”,多说“我可以”。别说“我不得不……”多说“我更愿意”。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计划、执行。
就像你画了地图以后,你还要照着地图走,才能到达目的地。
以终为始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准目标,并为之努力,达到目标。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领导和管理的概念——在一个森林里,所有的工人都在忙着伐树,管理者站在工人中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督促他们完成任务。而领导则是站在树上,看向更远的地方,制定下一步的方向。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合理的调用自己的左右脑,管理自己的行为,领导自己的方向,将自己当成一个最伟大的项目去制定计划,实施执行,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惯三:要事第一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永远不会只有一件事情等着你去做,相反会有很多或大或小,或重要或紧急的事情等着你去处理。
这里涉及到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内容,而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思维
作者提出人际交往存在六种模式:利人利己(双赢) 两败俱伤(双输) 损人利己(赢输) 独善其身(赢) 舍己为人(输赢) 好聚好散(无交易)
在这六种模式中,唯一能够获得长远发展的就是双赢思维。虽然双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陷入输赢或者赢输的模式里。因为每个人都是自我的,有人不喜欢吃亏,所以必须要赢;有人宁愿吃亏也不想惹麻烦,所以可以输。但无论是输赢还是赢输,交易完成后,感情都会受到伤害,极度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转换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取得双赢的结果。
习惯五:知彼解几
聆听是一门学问。
太多人只喜欢说,不喜欢听。讨论的时候我们各抒己见,发生争论时那些闭着耳朵的人只顾说自己的观点,似乎必须要争出个输赢,最后讨论变成了为争而争,失去了讨论本身的意义。
也有人只喜欢做,不喜欢听。在不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的给予。这在家长和子女之间时有发生。许多家长从来没有认真的询问过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自顾自的带他学这学那、给他买一些可能他完全不喜欢的玩具、带他去做他可能完全不喜欢的事情。当孩子出现反抗声音的时候,那些家长竟然开始顾影自怜:“我那么爱你,你还这么叛逆!”
最后两败俱伤。
学会倾听,先了解别人的需求或诉求,再有针对性的解决对方的问题,才能防止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发生。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你将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强大。
习惯七:不断更新
很多人都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亏本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这话一点错都没有。
这个社会进步的太快,只有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
例如看完这本书的我,又更新了自己一点点。
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