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春秋五霸的神话

春秋五霸的神话

作者: 842b03c92b11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13:00 被阅读27次

说起春秋战国,大家会有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打仗,国家越打越少,从几百个打成了战国七雄,然后统一。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问题的关键在于春秋时期。我们都听说过“春秋五霸”这个概念,给人的感觉就是,五个国家先后成为国际上的老大,什么齐桓公、晋文公,陆续宣布自己是“霸主”,其他国家都承认他们的霸权。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你看,齐桓公第一个称霸,但当时跟随齐国的主要国家,也就是陈国、宋国、蔡国之类的小国家,其他大国基本不来掺和。晋文公也号称是霸主,但他当初可是靠秦国帮忙,才当上晋国国君的。而且他在位期间,晋国和秦国是平等的同盟关系,还互相通婚,关系腻得不行,叫做“秦晋之好”。

楚庄王争霸,曾经打败过晋国,但晋国并没有伤到元气,并没有向他臣服。而且为了对付晋国,楚国还不得不和齐国结盟。

所以,说是说“春秋五霸”,但五霸之间好像谁也没把谁给整服帖了。从没有哪个所谓的霸主,能够独霸中国。

其实这些现象,很多人在读历史的时候也关注到了,只是没有不疑处生疑,没有深想而已。赵鼎新老师对这段历史重新做了解释。

他说,春秋时期所谓的“霸主”,都只是区域性的。当时的中国大地上存在四个主要的战争区域,分别是以齐国为中心的东方地区,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晋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以及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地区。所谓的霸主,其实都是各自区域内部的霸主。

用现代体育比赛来打比方,这个时期就好比在打“小组赛”。齐、楚、晋、秦这四个大国,都是小组赛里涌现出来的“第一名”。而这四个大国之间,基本上是势均力敌,互相谁也不服谁。之所以它称为一霸,可能是在某个阶段,战功比较卓著,新闻报道比较多而已。

这里就又冒出来一个更奇怪的问题。按我们的一般常识,小组赛打完了,各小组的第一名也产生了,那就该马上进入半决赛了吧?春秋时期偏偏发生了一件怪事,小组赛打完了,多长时间才开始打半决赛?隔了100多年,没想到吧?

小组赛打完是在公元前546年。这一年,晋国和楚国带着一群小国开了一次会,叫做“弭兵会盟”。弭,就是平息的意思。就是大家坐下来开个会,有话好好说,别再打了。说不打还就真不打了,直到143年后,公元前403年,以赵、魏、韩三家分晋,就是把晋国分成三个国家,这才又开始大打出手,这就进入了战国时代。

说到这儿,可能又能解释你心中早就有的一个疑问。春秋五霸的最后一霸,有个说法是越王勾践。但是越国,就是今天浙江一带,当时很偏僻的,而且越国后来也没啥影响力。为啥越国能称霸?就是因为主要战场没有什么大战了,所以才把吴越之争这个局部战争的重要性给凸显出来了。历史舞台上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这样的小争斗才能被当成个事儿。

好,我们就要来回答两个问题了。第一,公元前546年“弭兵大会”,为什么要停战?第二,公元前403年,过了一百四十多年,又为什么要重新开打?

要看透这段历史,必须要注意到另外一根线索,那就是普遍的封建危机。就是国君把土地分封给国内的贵族,结果国内的贵族坐大,反过来危及了国君的统治。

公元前546年“弭兵大会”,晋国为什么想要停战呢?就是这个原因。赵、魏、韩还有其他晋国贵族矛盾深化,内部都搞不定,对外战争当然就不想打了。正好当时楚国也正忙着对付东边的吴国,也想停战。所以两边一拍即合,吹了个哨,暂时不打了。

请注意,这个情况不止是晋国有,几乎是春秋后期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都知道鲁国冒出了“三桓”,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孔子为这事气得要死。齐国的田氏就更猖狂,后来到战国初期干脆就抢班夺权,自己当了国君,也就是所谓的“田氏代齐”。

那为什么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停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半决赛又开始打了呢?答案是,封建危机被解决了,出现了全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你看,赵、魏、韩这三个国家,原本都是晋国的贵族,把老东家的土地瓜分了,才得以建国。所以他们特别清楚封建危机的危害。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他们在各自领土上大力推行郡县官僚制,再也不搞那套分封贵族的世袭制度。

现在我们历史书上讲战国时期的变法,主要是讲秦国的商鞅变法。但实际上,最早的法家,不是在秦国,而都和赵、魏、韩这三国有关。比如李悝,是魏国的相国;吴起,做过魏国的大将;申不害,在韩国做过相国。而商鞅,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学生;赵、魏、韩这三个国家,才是战国变法运动的发源地。

那为什么变法之后的国家,就更倾向于打仗呢?这个就好理解了。一方面,内部不再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因为郡县制,国家可以更充分地动员力量,投入战争。更重要的是,你也变法,我也变法,内部问题都消除了,你不扩张,别人会扩张,国际环境迅速恶化。所以,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战国时代就开始了。

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讲的。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不是一个简单历史逻辑的延伸,从小国打成大国,大国再打,最后统一。中间还发生了一次历史动力的切换,原来的历史动力因为封建制的缺陷而减弱。而封建制的缺陷被解决之后,又变成了更强的历史动力,推动中国的统一进程加速冲向终点。

过去,我们看历史,要么是高屋建瓴,谈宏观趋势。要么是纠缠细节,说微观的故事。但在这二者之间,其实还有一种视角,就称之为“中观视角”吧。

过去我们经常说,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历史发展走向又不这么简单,需要找到推动它发展的具体动力,以及不同动力之间的转换,这才算看透这段历史。

相关文章

  • 春秋五霸的神话

    一本文集,叫《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里面有一篇小文章叫做《霸权迭兴的神话》,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章讲的...

  • 春秋五霸的神话

    说起春秋战国,大家会有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打仗,国家越打越少,从几百个打成了战国七雄,然后统一。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

  • 题文扬先生«看不懂春秋战国,就看不懂中国和世界»

    五霸七雄试争衡 春秋诗乱礼乐崩 书如神话图迷易 百代秦制汉传承

  • 历史小知识17:春秋五霸之衰落(一)——饿死生蛆、无人收尸的齐桓

    春秋战国时候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五霸为先后出现,七雄则是同时争雄,在“春秋五霸”中,最先出现的霸主便是齐...

  • 先秦历史之春秋五霸真的是霸吗?

    春秋五霸四个字,两个要素,一是“春秋”,二是“五霸”。 何为春秋?孟子有云:“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怕!”春秋...

  •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

    浅论“春秋五霸”之说 中华帝国春秋争霸时代,三四百年的一段漫长历史,从国家层面看,确实只有“春秋五霸”,然而从霸主...

  • 春秋笔记

    说春秋,不得不说的是春秋五霸 ,哪五霸呢?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也有其他说法,本文...

  • 春秋(中)春秋五霸

    春秋(中)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思想大放异彩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人才辈出,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能在某方面独当...

  • 中国通史 第十二集 春秋五霸二 宋襄公

    中国通史第十二集 春秋五霸二 宋襄公 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

  • 春秋五霸

    春秋,其实是一个比较乱的年代,很多人对于这个那个傻傻分不清,今天我就来捋一捋春秋的五霸。 春秋第一霸:齐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五霸的神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fm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