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之花在防控中绽放

作者: 辽东沈氏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09:27 被阅读0次

    【文字家园】

    在当前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国各别地区分别采取封控、管控和防范三大措施,坚决打赢这场侵害人民身心健康的攻坚战。

    面对时断时续的新.冠.变异病.毒的袭扰,已经给部分家庭、个人和单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时下,因为防范疫.情蔓延,已经正在实行的地区,人们被迫足不出户,不出小区,不出地区,用实际行动支持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还是理解的,但也有一少部分人由此产生了郁闷、烦躁和不安的情绪,有的甚至与防控人员产生了对抗和不满的心里。

    就在3月16日,我所在的地区也没有幸免。从这天上午开始,全地面实行临时性管控。

    在实施管控之前,我们的邻省吉.林,就刮来了阵阵令人惊愫的寒流,给这个阳春三月,遮上了一层薄薄的云雾。

    此时的我,每天都在默默的祈祷,但愿天辽地宁的辽.宁,能够躲过这一劫。可是,我这个一向忧国忧民的百姓,还是对这种狡猾的东西有些堤防。怎奈泱泱大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如候鸟般的人口流动就像飞驰的高铁,驰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随之而来的病.毒,随着人口迁徙,无法停止它的脚步。

    就在我还在暗暗窃喜,庆幸自己两年多来,一直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之时,这次突然的措施,一下子把我所在的城乡按下了暂停键。白天,往日繁华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夜晚,马路两旁的明亮的路灯,孤零零的伫立在那里,见不到一个人影。

    说来也怪,你若是担心什么,怕什么,那些最不招人待见的东西,它们往往就会盯住你,让你猝不及防。

    这不,就在今日,本来是个上班的日子,昨天我从手机中收到了单位杨总发来通知:从明天起,开始居家办公。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意思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所在的小区,离单位有60公里,那边虽然采取了措施,应当不会影响我出去办事吧,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正当我和妻子准备出去办事,刚走出东门时,就被两个素不相识的中年男子给拦住了。问,你们俩是不是这个小区的?当时让我一愣,心想,我是不是这个小区的管你什么事。我回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我们是这个小区的物业人员,我们刚刚接到社区的通知,要求我们马上封闭小区,你们就别往外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只感觉心情往下一沉,我俩立刻停住了脚步,决定返回。在上楼之前,我俩顺便到小区的超市去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封闭小区的当天,管理并不严格。我妻子因考虑门市还需要去捡查有没有安全隐患,于是,她索性独自去了门市。到了门市后,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当她还没来得及返回时,就被封闭在了门市所在的小区。因此,我俩各居一方。

    我家的门市距离我们所居住的小区大约4公里。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在门市开伙,因此,平时那里没有准备厨具和日用食物,每到中午吃饭时,都在附近的小吃部解决。由于封闭小区,街上的所有卖店、饭店也都被贴上了封条,这下子,一向心粗的妻子,并没有准备充足的食物。正在我为她担心一日三餐的时候,她向来的心善和广泛的人脉,在这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天,她用水壶煮的面条和鸡蛋,副食只吃点咸菜。就这样,头一天就过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有些朋友在群里发现她住在门市,就纷纷在家做各种各样的主食和副食,米饭、炒菜、包子、饺子和馅饼等等,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到她所在的门市。

    她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却又为我的吃饭问题而感到不安。她心里非常清楚,我已有三十多年没有自己做饭了,冷不丁,让我自己来解决,难免有些为我担心。

    可他哪里知道,我的自助能力却没有因长期的不用而没有丝毫下降。因为一个人,把每天的三餐改为两餐,做一次,足够吃一天的。蒸、炒、炖是我隔离期间常用的手法。每到吃饭前,我们都会各自拍照发给对方,以示消除对对方的牵挂。

    通过照片,我俩各自及时了解每天的食谱。

    截止到今天,我们地区已经封闭了整整17天。

    在这17天里,她每天只给我发一次,而且常有变化。

    她第一次发给我的照片,有亮晶晶的白色的东北大米饭,有炒的娃娃菜,有几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还配有小咸菜。我一看就知道,这肯定不她自己做的。我再一问,便得知,这是我们家门市所在小区的姜姐给她送去的。

    姜姐,是个信佛之人,平时就与我们相处的非常好。我们在门市小区住的时候,每次见面都会相互打招呼。特别是在每年购买秋菜、凉秋菜、激酸菜,如果发现对方正在做时,我们都会主动相互帮助。这样的小事虽算不了什么,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第二次给我发来的照片是蒸饺。她没筹我去问,就告诉我,这是楼上的老肖大哥给她送的。

    老肖大哥,今年已七十有四,大我们一轮还多。

    提起他,那可有年头儿了。

    在我和我妻子认识之前,准确地说,是在我妻子读初中时,她就认识肖大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还是在七十年代中期时,老肖大哥是在我老丈人所在的公社当炮.团.团长时,而我的老丈人正是所在公社中学的校长。由于学校和部队距离不远,学校为了对学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学校和炮.团每年都需要互动,进行军.民共建活动。所以,部.队和中学常有互动。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我的妻子,通过她的校长爸爸,早早就认识了肖团.长。到了八十年代末,老肖大哥从部.队转业到了我市,并在房产局当上了党.委书记。巧合的是,在八四年买房时,我们两家谁也不知道我们会成为同一个小区的业主。等到我们在17年前都搬进小区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第三天,她给我发来的食物是一盒水饺。

    这次她没及时告诉我,这盒水饺是谁送的。我问,今天是谁送的。她告诉我,是船长媳妇。

    船长,对,就是董船长。他是去年正式从中国远洋公司退休的。

    船长在退休前,他儿子结婚,抱孙子,我妻子都主动去道喜。而且,我们两家虽不在同一个楼洞,但彼此相邻。平日里,我妻子就与他妻子相处的很融洽。他退休后,我妻子又得知,他初中老师的爱人又是我老丈人手下的一名科任老师,后来也当上了县四中的校长。这样下来,关系又进了一层。

    当船长家包饺子时,他特地让他爱人多包些,为我妻子准备了一份。就在他爱人把饺子交给我妻子时,道,我想我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也会这样做。话音刚落,我妻子会心地笑了。

    第四次发给我的食物是包子。在照片下,她用语言对我说,是李局长送的。

    李局长是何许人也。

    她是在我老丈人在县一高当副校长时的学生,她在毕业时考上了卫校。后来,她又成为我初中同学的妻子,由于工作优秀,又被区卫生局把她从专科医院调入,并在一把局长的位子上退休。

    这还不算,我的儿子也在同一个小学上学,比他儿子高一年级,按照他儿子说,谁要敢欺负我,我就去找硕哥。

    而且,在李局长买房和卖房时,我都给她们俩口子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对此,我们两家的关系相处得就比其他同学格外更近一些。

    第五次给我发来的是馅饼。碗口大的4个馅饼,烙得正是火候,一点也不比专业饭店逊色。表面上看,有点像我曾经吃过的海城馅饼。

    妻子告诉我,馅饼是张姐送的。在这之前,张姐已给我妻子就送过一次包子了。

    张姐,是我们的老邻居。

    早在九十年代初时,我们两家就住在我单位家属楼的同一个单元。而且,我们两家还是门对门。

    张姐在市环保局工作,他的丈夫同我是一个单位。在我们家首先搬进新的小区之前,我们两家来往就十分密切。在十多年时间里,由于我们两个人都不敢做鲜活的水产品,每次要吃时,都要麻烦张姐的丈夫老佟,等他做好了以后,给他留一小部分后,其余大部分由老佟给我们送过来。老佟做的水产品,每次做得都比我们做得好得多。

    后来,由于我们所住的家属楼连同单位一起由政府动迁,因此,张姐买的新房与我们小区之间只隔了个部.队.干休所。

    管.控还在继续,友谊仍在延续。

    一盒米饭,一袋饺子,几个包子,几个馅饼,在平日里,对任何人而言,要想获得它们,并不太难,但在实行交.通.管.制的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

    一家家,一次次向我妻子提供食物,不仅缓解她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还驱散了她的孤独情绪。在有滋有味的问候里,如一股股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友谊之花,在管控中,在阳光下,开得更加旺盛,更加鲜艳。

    【文字家园】散文、小说、评文备稿专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友谊之花在防控中绽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id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