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上往事(四)

作者: 轩文斋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3:49 被阅读26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红岭上中山中学,在武平县西南中山,民主,下坝三个公社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除了声名远播的“知青老师”外,更主要的是,红岭上校园聚集了三个公社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数百名农村优秀青少年在这里读初中和高中,那时候的农村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孩在这里读书,每逢星期六下午放学,三五成群读书郎结伴徒步回家成了老家农村的一道风景线。这次国庆期间去了民主,下坝才知道,邱隆正,范寿梅等远路的同学当年上学、放学是多么不容易,要走几十里山路。在恢复高考之前,我知道中山公社有两名工农兵大学生,一个是阳民村董哥,推荐去福建林学院读大学,一个是我初中班主任温友林老师,选拔到厦门读大学,这在当时农村是件十分轰动的大事,在我们这批正在读书的农村青少年中产生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七七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学校,传到乡村后,对本来就崇尚文化,尊师重教的客家山区的反响无比巨大,给广大农村青年带来触手可及的希望。          张宝华,林超金,林鹰,余江芳,刘昌锦等一批同学都是七八届应届毕业生,初中高中都是我的师兄,都是学校学生干部,记得林鹰师兄还是我初中入团介绍人。他们都参加了七八年高考,都考出了好成绩,但有些同学因录取名额,扩招等原因未能如愿,继续留在我们七九届复读,又成为我们七九届的同学;而我和良贤,煜华等十几名同学根据学校安排又留级继续读高一,又与八O届同学做同学;特别是七九届高二时,民主和下坝两个公社高中部并入中山中学后,同学人数大量增加。所以,七八,七九,八O三届毕业生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师兄与师弟同班交集的现象,同一个班读书不同一班毕业,高一同班,高二又不同班,同一个班毕业,又不一起照毕业照,在民主,下坝是同班同学,在中山中学又不同班。这就造成了一个历史事实,中山中学七八,七九,八O三届毕业数量之多,考取中专,大专和本科的人数之多都是中山中学历史之最,是母校最兴旺,最辉煌的时期。即使没有参加高考或参加高考落榜回乡的同学,在中山,民主,下坝三个乡镇三十几年农村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担任村书记,村主任及乡镇干部的人数之多,作用之大也是历史之最,赖伍星,邱隆正,范寿梅等同学就是杰出代表。          这次利用国庆长假回母校参加七九届高中同学联谊活动,刘德能同学叫我老班长,但我是八O届毕业;我自已都不太好意思,七九届六个班毕业照肯定没有我瘦小的身影。十月四号与宝华小聚时,他也有同感,他是七八届师兄,但与七九届很多人同班同学,也没有人通知他参加联谊会。所以,把“都是同学”作为这次《红岭上往事》系列的最后一篇,藉此希望七八,七九,八O三届中山中学高中毕业的同学多联系,多互动,以“都是同学”为理念,多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多为老家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红岭上往事(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岭上往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lg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