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阡陌三三
-01-
前不久,我带着家人去外地自驾游,路过一个地方,发现短短几十公里的路程,经过了好几个隧道。折回来的路上,我女儿煞有介事地逐一数了一遍,19个。
这些隧道,有的几百米,洞口洞尾一眼览之,刚进洞就出洞;有的蜿蜒转折、绵绵前行,全长几公里看不到尽头。隧道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也长短不一,有的隧道之间,隔个几公里,转几个弯才可以看到;有的隧道之间,几乎连在一起,刚出这个隧道,不用关车灯,接着又可以进入新的隧道。
以前我接触过公路工程,知道修建隧道相较于修露天的公路,要艰难得多。有的因为前期勘探的问题,导致一条500米的隧道,修建了一整年还无法通车。所以看着这密密麻麻的19个隧道,我和家人都不禁万分感叹。
我妈说:修一条公路到不了目的,那就修19个隧道,总是要到的。我妈真是一个金句王、一个天然的心灵捕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上司常说:90%的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02-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没有条件的问题怎么解决?——目标导向,不惧曲折。
前两年,一次系统开会,由我上台交流发言。
虽然我当时的部门和其他部门一样,达到了许多既定目标,甚至比一些同行部门做得更好一些。但我们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其他人却不一样。
系统里一些优秀的部门,资源丰富、人员充足,他们有了想法有了创意,就去做,过程通常是“想法——做——出结果”。
但我们的部门,没有经费保障,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有了想法有了创意,首先要去想的是,钱从哪里来?去逼一逼哪个人,让哪个人来负责解决问题?
总之,做之前,得先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工作开展前的各项困难,才能动手开始做。
而且,因为资金不位,经常要靠“人格魅力”先安排做工作,等工作做了以后,又折回头去考虑善后的事情。
当别的部门按照:“想法——做——出结果”这个过程开展工作的时候,我这个部门却要经历“想法——钱——人——做——善后”这样曲折的步骤。要花费数倍于其他部门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最终达到和别的优秀部门一样的结果。
但换一种思路想,虽然我这个部门没有其他部门的条件,但最终仍然取得了和其他部门一样、甚至更好的成绩,这对自己和部门的其他同事来说,是成长中很大的一笔财富。
目标就是那个,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想办法创造条件也要上。人家资源好,一鼓作气就到;你资源不好,就多走点弯路,比别人多花些力气,结果还是一样到。
就是不要固守现有资源,被现的资源束缚。哪怕过程周折一点、复杂一点,都是为结果服务的,区别只是在于好走和不好走,但终究都是在走。
普通的方法达不到,就考虑曲折的办法,苦是苦一些,只要不怕麻烦,总是可以到达目的地。
-03-
2.阻碍重重的问题怎么解决?——先易后难,逐个击破。
面对困难重重的问题,一些人士的建议是,从难到易。先把最难的环节击破,其他的环节也就好办了。比如做别人的思想工作,把最难做的人员的工作做通了,其他人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个人还是提倡先易后难。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是先做容易的工作,可以让工作先动起来,避免出现因工作做不下去而停滞不前的状况。而对于做工作的人,一边推动工作,一边也有个缓冲的过程。
二是有助于增强信心。事情一点一点做下去,可以无形中培养成就感,树立工作信心。而且,把容易的事情解决完,可以心无旁骛、精力集中研究重点问题,更有利于问题解决。
三是可以从易中找到解决难点问题的办法。公司有一次要进行一项改革,有几个员老抵触情绪很大,不同意。我们便先去做了思想较通的人员的工作。
然后这些人员,有的提供了一些说服员老的办法,有的还帮着去做劝导。最终通过这些容易的因素,做通了员老的思想工作。
其实,在容易环节一个一个进行下去的过程,对于难推动的环节来说,也是一种触动和震慑。
先易后难有一种方法,就是示范打造。先在有基础的地方做出一个点,然后让其他点到这个点学习,学习回去后各自效仿创新。只要不做成形式主义,示范点是可行的,可以起到开扩思路的作用。
这也是我一个上司常用的办法,每每遇到问题时,先从容易的点开始做起,做出来一个点,让其他点到这个点参观学习,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04-
3.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怎么解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阐释了勤学好问的道理。但请教他人也要有思考。
比如向上级请教,他们也许可以给出很不错的答案,但一次两次可以,三番五次向领导请教,势必会给领导留下无能力解决问题的不良印象。
再说,让领导给你最佳答案,虽然可以省掉许多思考的步骤,但正因为跳过了思考的步骤,长远来讲,对自己的成长和受益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向下级请教、不耻下问。也许可以听取一些他们的想法、建议,为你的决策做些参考。但下级毕竟受到岗位、见识的影响,给出的意见、建议往往站位不高,无法兼顾到全局性、客观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同层次的同行请教,大家站位思考的角度差不多,但见识见闻和认知水平会有不少差异,只要平时关系处得好一点,他们往往可以帮助你豁然开朗。
而且,因为没有上下级关系,大家交流起来也自然随意一些,少了许多心理顾虑。
-05-
4.一时没有思路的问题怎么解决?——时存困扰,抓住灵感。
以前我负责一个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创新性和实用性无法兼顾的问题。
如果考虑了创新,实用性会无法保障,真弄成了形式主义。如果考虑了实用性,又会完全没有特色,和我们出亮点的想法不相匹配,一直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一次外出培训,无意中听到老师在课堂上说起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居然和我的困扰高度契合,一下子就让我开了窍,找到了如何创新和实用兼顾的办法。
现在这个项目做得很好,受到了上下级的一致认可。
如果你心中不怀困惑,即使有一万个灵感来临,你也仍然不能把灵感和困惑对接起来。
“装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只要心中时时怀有困惑,突然遇到机遇时,一个灵光,你就醍醐灌顶了。
以上是我用自身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思路办法。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的办法还有许多许多,我这里也只是抛砖引玉,列举了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
但无论怎么样,我们始终要相信,办法总是比困难问题多。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做,那个看似根本不存在的答案,就会浮出水面,与你相遇。
职场内容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希望三三的文章,能为有职业追求的人员提供一些实用帮助。
祝大家:一步一脚印,一楼一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