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与老孟子讨论海子

与老孟子讨论海子

作者: taoyh | 来源:发表于2014-06-16 00:39 被阅读69次

2014年3月27日,看了篇悼念海子的博文《海子25周年祭:春天,我们去看海子!》。文章平淡,叙事为主,看题目就知道他要写什么了,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下面评论海子的,我忍不住回复了几条异见。其中有个ID叫“老孟子”的网友,和我打了七八个来回,以下几条是他的所有核心观点的引用:

……一个人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没有孝敬父母,贡献社会,他再有才华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百事善为首,天下孝为先!……只有为生命的存在不息而歌,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不息而歌,才是真正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今天,……更不能为了那些非民族大义的东西以结束生命而丢弃父母。
一个诗人或一个文学者,应该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举烛人,像鲁迅、高尔基...。

“老孟子”对海子否定和批判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主要是三点:社会贡献,孝,珍惜生命。正好对应三个层面:社会,家庭,个人。

对于社会贡献(社会责任),海德格尔在他的文章《诗人何为》中早有阐释。不过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他把社会置于个人之下,强调“社会人”的马克思哲学正好相反。当运用不同的哲学框架来判断的时候,往往是各说各话,谁都无法说服谁,都认为对方的出发点是错的,这个恐怕也是我们经常把哲学看成是某种信仰的原因之一。

对海子最多否定的是其自杀而让活着的父母背负痛苦的不孝行为。这个讨论其实和另外一个问题连接在一起:每个人是否拥有对自己生命的全部权力,包括结束自己生命的自由?如果海子的父母对此问题的回答为“是”,那么尽管在情感上仍旧痛苦,但是他们不会认为海子的自杀有什么不对。如果回答为“否”,那么这些权力全部或者部分归属于谁?按照对“孝”的解释,是归属于父母。世俗的法律通常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才会可以把这些权力让渡给别人。对于越来越强调个人价值和独立的世界来说,强调“孝”是在开倒车。

至于批评海子不热爱生命,就更加找不到什么有力的论据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必须要一直活着才是吗?苏格拉底、谭嗣同都准备用自己的血来唤醒世人。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况且很多证据表明,海子有着严重的抑郁。

许多人缅怀海子,喜欢海子,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一个象征——一个人可以为了他钟爱的献出生命。海子是诗人,更是一个时代人物,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厌倦了宏大叙事,正打算在个体的生命中开拓疆域。

相关文章

  • 与老孟子讨论海子

    2014年3月27日,看了篇悼念海子的博文《海子25周年祭:春天,我们去看海子!》。文章平淡,叙事为主,看题目就知...

  • 《孟子》感言集之128: 臣弑其君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下》,其中对于齐宣王与孟子讨论“臣弑其君,可乎?”颇有感触,在齐宣王的传统...

  • 忘记海子

    海子忌日那天,当他们讨论海子的时候,我发言了:你们铺天盖地讨论海子让我有一种要生病的感觉,因为他那惨烈的死让我觉得...

  • 良知与不动心(二)

    最早展开讨论,讨论得较为充分,留下来的资料较为完善的是孟子。 在《孟子》《公孙丑》这一章里,他们师徒讨论了这个问题...

  • 执掌天性

    前几日读到《孟子》中孟子与告子讨论关于人之天性的内容,总觉得二人各有道理但又各有偏颇,使得人之天性的概念依然...

  • 孟子的无奈与商鞅的悲剧

    孟子曾经在齐国活动了很长一段时间,与齐宣王就如何治理国政多有讨论。齐宣王虽然对孟子的能言善辩十分欣赏,但对他鼓吹的...

  • 性善论

    人性善恶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议题,在孟子的时代即产生了大量讨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代表了传统儒家的基本见解。 与之...

  • 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文/铜豌豆 独乐乐还是众乐乐,是孟子与齐宣王讨论过的问题,他俩讨论的结论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时下,这种说法也比较...

  • 饮食所安,道德所居

    课题四:道德偏好与饮食偏好 这也是告子和孟子争论的一个话题。 讨论道德偏好和饮食偏好,本质上就是讨论义是内在的...

  • 明堂-做人还是不要太自私

    这一次宣王和孟子讨论的话题来到了明堂上,在明堂拆与不拆的问题上,宣王来征求孟子的意见,看来宣王执政上倒不是一个武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老孟子讨论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q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