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第五辑《讲一个用户想听的故事》。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展现,让读的人更清楚这本书的内容。
从文案传播角度来讲,最好传播的内容毫无疑问是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
让文案更有“故事性”,文案才更具传播力。
打造文案的“故事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故事不要随便讲,也不要讲得太平淡、没有“亮点”的故事,讲了等于没讲。
文案的故事,要讲消费者感兴趣的故事,讲他们想听的故事。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在故事中植入“热点”。这里的热点可以是名人符号或名人故事,也可以是让人意外的爆点,还可以是特定群体感兴趣的话题。
另一个要点是:故事植入的题材,要视目标群体而定。人们不会探究故事的真假,你只需要植入题材给人留下印象就够了。
人们在读故事时,会有一个过程:思维复述--角色代入--投入感情。
要让人代入角色,首先文案必须塑造角色。塑造角色,就是在文案中设置一个或几个人物,然后让他们开口说话。
实现角色替换还有一个条件:尽量在故事里描述美好的场景。
文案还可以从用户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讲“故事”。
按照功能来分类,产品可以分成两个类别:无限改进型,有限改进型。
有限改进型,就是那种撕掉商标之后和同类产品基本没有差别的产品,比如饮料、食品、日用品等,这些产品本身的改进是有限的。
无限改进型,随着科技进步,可以说无止境地改进下去,比如电脑、手机这类电子产品。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这两类产品带给他们的是两种利益:功能获得,情感获得。
一般来说,有限改进型产品更适合于故事化,因为它打造差异化的方式更多的是依靠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情感获得,而不是功能获得。
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做法,有两种模式:模式一,衡量利弊。模式二,基于身份认同来做决策。
文案怎么写才有诱惑力?
对文案来说,故事的选材很重要,怎么讲故事,更重要。
最吸引人的故事讲法是什么?是悬念。悬念的制造,通常和故事本身无关,而在于讲故事的技巧。
在网络及社交媒体上,被阅读次数最多的内容和被分享次数最多的内容是不同的。吸引阅读和引发分享,是两件不同的事。在互联网传播时代,文案仅仅只是吸引阅读还不够,没有被分享出去,传播效应就会大打折扣。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的负面情绪比在社交网络上表达的更多一些,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更倾向于表达正面情绪。这就是“社交货币”在作祟:表达积极正面的情绪,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同。
人们通常会分享那些正在想着的话题,或者那些与当下、与我们自身有关的话题,同时,当多数人都在分享某些“热点”时,人们也会更倾向于分享。
紧随热点创作出病毒式传播的故事,有四个要点:永远在那儿;永远新颖;永远真实;永远是你。
要实现故事传播,平淡是大忌。你需要做的是:在故事中加入强烈情绪;运用情绪化的、激烈的语言;真实让位于情感;设置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