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刘邦生前并不宠爱薄姬,薄姬的儿子也不受刘邦喜爱,把他分封在了偏远的代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
其一,吕雉报复的人,正是刘邦生前宠爱的人。
对于女人而言,争风吃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不同的人程度不一样罢了。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对后宫的部分人进行打击报复,除了政治原因,和她的争风吃醋有很大关系。

比如,刘邦生前最宠爱的人是戚夫人,经常让戚夫人陪伴左右,戚夫人也凭借着一副好歌喉和好身段风光无限。刘邦宠幸戚夫人,进而宠幸她生的孩子刘如意,甚至一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让刘如意取而代之,怎奈群臣反对,刘邦只好作罢。即使如此,刘邦并没有放弃对刘如意的爱,把当时最繁荣富有的赵国封给了他。
吕雉在刘邦生前因为戚夫人经常受些气,看到她得到宠幸也是醋坛子乱晃,如今刘邦去世,再也没有人护着戚夫人了,吕雉开始报复戚夫人,直到最后把她做成人彘。

其二,薄姬不受刘邦待见,没有遭到吕雉的打击报复。
和戚夫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薄姬,薄姬非但没有遭到吕雉的迫害,反而得到了吕雉的照顾,在刘邦丧期过后,吕雉恩准薄姬去代国和她的亲儿子刘恒团聚。
吕雉之所以没有为难薄姬,是因为薄姬在刘邦生前并没有得到过多宠爱,甚至非常受刘邦冷落。薄姬不受待见,吕雉看在眼里,也心生可怜,就没有对她进行报复。

其三,薄姬的儿子被分封在穷乡僻壤的代国。
刘邦死后,吕雉除了把持后宫,也积极干预朝政,打着刘吕一家的旗号,实则偏袒吕家,甚至迫害刘姓诸侯王,大封吕家人为诸侯王。
吕雉给自己娘家人封王,自然要把好的地方封给自己的亲人,结果最富的赵国成为最抢手的封地,赵王刘如意被害,最大的封国齐国,也被迫割让出土地给吕家人当封地。
在这些矛盾中,远在北部边疆的代国则没有卷入其中,因为当时的代国远离朝廷,是面对北方匈奴的前沿阵地,不但危险而且人口稀少,是穷乡僻壤,没有人愿意去代国,身为代国太后的薄姬,自然也不会遭到吕雉的嫉恨。

所谓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倚,戚夫人在刘邦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在刘邦死后却遭到最惨的虐待;薄姬在刘邦生前备受冷落,在刘邦死后却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团聚,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可见,吕雉报复后宫的程度,是看刘邦生前对其宠幸程度而定的。
对此,大家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