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电饭煲,虾,虾仁,虾饺皇,小馄饨,这一系列的东西……摆脱不了的孤独,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无涯的害怕穿插跳跃在脑海中,就像时不时曝光一下的胶片。无边无涯,怎么办呢?无可凭依,无可诉说。想要伸手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想要伸手抓住周围随便什么东西,譬如下落过程中悬崖边的一根枝桠,或是学习游泳的孩子抓住的教练的长棍……我周围都没有。
我感觉我的周围变化莫测,不能轻易去试探触碰,因为它有时候反倒会推我一把——不是向上,而是顺水推舟把我拖入更深的无尽黑暗。因为周围总是反复无常,难以捉摸,你不知周围何时是喜还是忧?它表里的颜色是否是一致?它是否外面像个烫手山芋,一碰就让人皮肤起泡,内里却刮着比极地还冷的风,一秒钟就能把血液冻成标本?这一片一片的小的情绪和感受,拼凑起无涯的害怕——一片一片的,但是融化了,就粘在一起,没有缝隙了,像是今天在自提点取到的小馄饨一样。
彷徨之人内心总是在呐喊。只好把三点水变成提手旁,“涯”变成“捱”!捱!当然也只有自己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孤独是贯穿始终的。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孤独之线牵引着,像一个木偶一般从头走到尾,有再多的嘘寒问暖的亲人朋友,再多的热闹欢乐都无济于事。
自画自己房间里的杂乱模样因此我总是喜欢悲剧故事。悲剧故事的力量在于,它先让你的心感到颤抖,突地惊厥之后让你了悟,开悟之后你的心就会变得沉静。但因此我也常常会想要让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我看到周围的太多麻木不仁,以及拥有而不珍惜,于是我想,要是悲剧真的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话,那么我渴求的美与净化之力便可降临我身,我便能够用这份力量使人心变得纯澈干净,然后沉静下来。不只是我自己的心,更有周围人们的心。这时他们的心能够沉静下来了,才能够真正的透过表面的浮华去看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快乐的草原牧民思来想去,这一切都空虚而不着边际,于是就拿起笔来画画,果然画画是本命!手一画,烦恼散尽!渐渐我便开始研究起不同的笔与纸面摩擦之间的感觉来。我着重对比了一下油性彩铅和钢笔分别划过纸面的感受——
油性彩铅划过纸面,顺滑不假滑,有一种黄金比例般恰到好处的舒适感,像是抚摸油光水滑、养尊处优、体态慵懒的中华橘猫或是英国短毛猫。用钢笔在纸面书写时要讲究技巧,技巧到位了也会觉得顺滑,但是它的滑感相对油性彩铅来说没有那么舒服,虽然它的滑度更加细腻,但是有一丝不实感,让人总觉得飘忽不好控制。钢笔尖摩擦纸面的滑感,就像是穿着冰刀,在真的冰面上溜冰一样,写着写着就要溜走似的;油性彩铅呢,它与纸面的滑感有一种细微的磨砂感,就像是穿着轮滑在滑旱冰。
同学摄于成都换一种说法呢,也可以说是,用油性彩铅的时候,你像是在抚摸一块鹅卵石,用钢笔的时候则像是在抚摸花岗岩——不仅质地像,而且温度也像:油性彩铅给人的感觉是温热而带着生命的,它能激发你的创意,想象和灵感,让人感到思维瞬间绽放或是爆炸的那种美和力;钢笔呢,和它待在一起,你会觉得它偏向于无生命物体的常温,并且还要偏冷一些,有一种零度的冷感,它总是能够激发理性,哲思,推理和逻辑,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用钢笔更加容易的能够写出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好作品来吧。
鲈鱼发红发臭地死了,电饭煲接触不灵了,虾类让奶奶送去给邻居蒋婆婆,她一定又会开心的吧……这些好像都变得遥远而不重要了。孤独的线因为笔画的线而暂时隐匿了。
自练书法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