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夏日,成都被雨天包裹,天天带有凉意。
感觉挺好,其实也不好。因为出行基本就会受阻,有朋友说:还是很怀念太阳的。
如果天气也能按照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每周固定周几是雨天,周几是晴天,也会让人感觉厌烦的。
不过,我们刚来成都时,儿子就说成都有这样的好处:基本都是晚上下雨,白天就晴好着。
不过,人要学会顺应这个天气,才是好好活着的象征。
雨天,有雨天要做的事。晴天,有晴天的安排。
做一件事,既需要考虑晴天,也需要考虑阴天,还需要考虑雨天。这也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考虑的事情。
不被天气左右心情,也是必修课。
2)
文质师父对我不去长沙参加教育行走,一直耿耿于怀。本来很想趁在上海,将我“随身携带”到长沙。
我直言不讳地说:“我怕热,也怕热闹。”
且将这句话当做我的“名人名言”,自诩为上了年纪的人的特点。
前天在上海,和深圳的崔老师谈起。她比我大几岁,和我一样的感受,但她要去参加教育行走。她有句话瞬间点醒了我:“心静自然凉。所以可以不用理会处于哪种环境。”是啊,我还是那么一个在意环境的人,说明环境还是在主宰着我,支配着我。我并没有超然于环境之上。
也就是说,内心还不够强大,还需要进行再度的修炼。
因为说自己自洽,必须和任何环境自洽,而不是挑挑拣拣。
总想着:教育行走要去凉快一点的地方举办,才有参加的可能;也不喜欢在那种热闹非凡的场合里,进行一些社交。师父说:“教育行走不可能在凉快的地方举办,因为凉快的地方的人很舒适,他们不需要教育行走。”
考虑问题片面的我,再次受到了教育。
3)
一早被室外的挖掘机“轰轰”的声音吵醒。
在上海也如此,回来也如此。因为上海是在修建路面,家楼下的幼儿园正在将路面打碎,也是在重新修整吧。一到假期,学校就有施工队,这已经成为了习惯吧。
这声音无处不在。聒噪得让人想逃离。
书房做事受影响,就连上个洗手间,也不得安宁。
看来,我还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好在,我马上和解了。努力将自己眼前的事做好吧。
4)
在上海,去见师父。
师父问我:“你喝水吗?”
我本能地发出我的反应:“我不喝。”
但师父还是给我拿来一瓶水,说:“怎么能不喝水呢?”
我接过矿泉水,不到20分钟,就喝了个精光。
师父说:“你看看,你还说不喝,这不是很快就喝了吗?”
我才意识到:当某人要给我一种东西的时候,我的本能选择经常都是——“不”。“不接受”是一种自我防御的身体机制,也是一种心理机制。
其实,我不是这样的一种人啊。我应该是心里开放包容的人啊。我并不是一个“否定性思维”的人。
什么是否定性思维呢?就是遇到一件事情,还没有对事情进行了解和分析就直接否定的一种思维方式。持有否定性思维的人,经常说的话是:不可能、没办法、没想过、不知道等等。
我不符合上面的描述。
有时候明明心里想的是“要”,但嘴巴说出来的却是“不”,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还是找到了,我好像被一种意识带偏了。
再次自我反省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