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孔子的学生说孔子有4件事是从来不做的,这4件事分别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称之为“四毋。”
1.毋意,就是别瞎猜。
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我们喜欢去推理和臆测。
比如,孩子今天看我的眼神不对,是讨厌我吗?桌上的零钱不见了,是不是女儿拿去买零食了?孩子早晨不起床,肯定是昨天晚上又熬夜玩手机了。大家想想,你是不是也曾被别人推理过呢?出现这种情况你会觉得委屈难过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这样主观的臆测,对我们自身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困扰着孩子,所以在事情没有定论之前,不要调动自己的怀疑情绪,保持理性和客观。
2.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按固定的模式来做。
因为事情总是变化的,如果坚持用一个固定的套路去面对任何问题,效果可想而知。
比如,孩子小时候什么都听家长的,你就以为他长大了也是这样。所以,到了孩子青春期也这样对待孩子,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毋必就是要通权达变,根据事情此时此刻的状态,来调整我们在当下的状态和做法。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下的策略和方法。
3.毋固,就是不要固执己见。
如果一个人固执己见,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知道,不去学习,那么就很难进步了。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家长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很正确。
一个人如果固执己见,就会失去幸福的能力,因为他不想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也不想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他缺乏好奇心,所以他的苦难和困难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他只能用固有的资源去应对不断增加的苦难。
所以,做父母的也要经常调整自己,不断学习,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管理好自己,教育好孩子。
4.毋我,就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家长做任何事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根本感受不到孩子看这个问题的感觉。我们与孩子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同。
所以,我们要认真的用同理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只有理解、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感觉,才能认清事情的真相,找到解决办法。
否则,就只能原地打转,费了好多劲,还无功而返,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很多家长,只用一套陈旧的无效的教育模式,还想教育出不一样的孩子,那是很可笑的。
总之,当家长处于“意必固我”的状态时,就会觉得只有自己体会到的才是真切的,孩子体会到的他感受不到;只有我相信的事物是真的,而你相信的事物我并不信。这种显而易见的分别心,就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很多痛苦。所以,只有当你能够做到“四毋”的时候,才能减少心中的痛苦,走出自以为是的泥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