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第一次期中测试落下帷幕,成绩还不错。心理甚是安慰。因为我个人对于成绩保持的心理:既忐忑又淡定。忐忑是因为毕竟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分数依然在学校排名或者在家长心目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淡定是因为这些年经验的累积以及自己在备课上下的功夫,分数不过是你努力过后的附带品。就连那个哭泣不想上学的女孩,她取得了88分的成绩。
说起这个倔强的女孩,她妈妈因为陪读请了一个星期假,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不肯上学后,终于也是被孩子打败了。狠狠心将孩子送回了爷爷奶奶家。而且不像以前,她一哭就回去照料她,甚至反复了几次后,竟然晚上也留在了爷爷奶奶家。正好那个爷爷军人出生。在对女孩好言好语规劝过后,女孩依然自顾自的一直哭,爷爷问孩子有没有身体不适的地方,女孩开始说,头疼。爷爷就做了准备,发动汽车要送孩子去医院,女孩一看爷爷来真格的,连忙说不疼了。于是,整整一天,除了吃饭,孩子就一直坚持哭。爷爷奶奶就由着她。换做在妈妈身边,她一哭,要不就会换来安慰,要不就换来批评。总之,能得到很多很多孩子自己认为的关注。但是,那天,她被忽略,被无视了。说来也怪。第二天,爷爷亲自送孩子上学,居然她就坐到了教室。
就这样,孩子终于独自坐进了教室,第一节下课,我继续鼓励她,这就叫做坚持。一节课四十分钟,因为你的坚持很快就过去了,而且在课堂上,你还学会了知识,但是有些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知识你当下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忘,如果你跟着老师做一点笔记,你就可以经常翻看,回忆老师讲过的内容了。刚开始,她依然故我,上课的时候,会请假上厕所,或者告诉我她没有铅笔了。她的要求我基本应允,主动帮助她。但下课后,我就挨着她,告诉她,如何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安排了两个她幼儿园熟识的小朋友下课后多和她接触,陪着她上厕所。慢慢的,她懂得了自己应该遵守的一些基本常识。但隔了仅仅几天,她的妈妈就联系我说给孩子重新安排一个座位吧,孩子一个人坐着孤单。对于妈妈的建议,我准备听孩子的想法。下课后,我说:“你幼儿园时的同学可以和你成为同桌,你愿意吗?”孩子想都没想拒绝我了,她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不要。于是我告诉孩子母亲,不要急于求成。尊重孩子的选择,或许在大人看来,孩子没有同桌是孤单的,但可能对于孩子她认为是安全的,在一起会不自在。这也许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再过了几天,我让中间四排桌子都挨在一起对齐了,包括她的桌子,于是他们桌上有了三个人,而她的座位就有了两个同桌,我观察到,她并没有将自己的座位移到外边,和另外两个人隔开。看来,她开始慢慢接受与同学相处了,这又是一次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