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格物致知,讲的是探究事物原理,获得智慧和感悟。可是我自己格物之后,发现一味求之于外界的事物来格一格,是格不出任何道理的。我是我,物是物,如果格物只是从外界找出个道理,那么什么都找不到。
格物到底格的是什么?格物是格出物对自己的联系。就像天天盯着竹子想格出个道理,却不想竹子与我何益,是否存在于我的心里?光是看着外在的事物是格不出道理的。
怎么格出道理?还是拿竹子举例。竹子历经风霜雨雪后依然挺立,对于我们来讲,每个人饱经磨难后却挺胸抬头威武不屈,这就是竹子和我们产生了共同的联系——坚强。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我们能把竹子联系到做人的精神,那么就格出了竹子的物。只有建立了物与我之间的联系之后,格物就会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道理。
每个人对竹子的认识不同,格出来的结果也就不同。在美食家的嘴巴里,竹笋鲜嫩可口;在音乐家的耳朵里,竹笛清脆动听;在艺术家的眼睛里,竹林挺拔俊逸;在手工者的手里,竹笠挡风遮雨;在老年人的依靠下,竹杖助人前进;在清洁工的手上,竹扫帚清除污垢。竹子的一切为人所用,无私奉献。竹子就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就是每个人心里的竹子,每个人与竹子建立起来的联系。
不仅仅是竹子,所有的一切,只有存留在自己的心里,与自己建立了联系,才是有意义的。就像《小王子》书里讲的,小王子的花园里有一棵美丽的玫瑰花,小王子为她浇水施肥,为她歌唱赞美,即使再看到成千上万的玫瑰花,都不如这一棵玫瑰这样重要,因为这棵玫瑰和小王子建立了联系,她的美深深的绽放在小王子的心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也是这样,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只有存留在自己的心里,才算得上看见;耳朵所听见的一切,只有回荡在自己的心里,才算得上听见;双手所触摸的一切,只有将这感觉在自己的心里,才算得上摸到。人的种种感觉,即便是五官所及,不入己心,也是没有和事物建立任何关联,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格物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就说说格竹子格得最好的,非郑板桥莫属。他不仅胸有成竹把竹子画得惟妙惟肖,而且他为人清廉刚正,就像他《咏竹》里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将自己的节气渗透到竹子中,将竹子的正直清高,一笔笔勾勒到自己的心里。这就是人竹合一的最高境界,让人看到了挺拔的竹子,不禁想起了清廉刚正的郑板桥,想起了郑板桥,也想起了他笔下栩栩如生的竹子。 天人合一,就是我所有的心思意念、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天道,然而天有好生之德,又和人道里的仁义相符。天人合一之时,内心所感受到的一切就是所有自然的道理。
当我们再细心的看看这大千世界时,是否也能找出物与我的联系?愿人人都能格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道理,活出最美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