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物致知

作者: GideonXX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2:46 被阅读0次

    有谁知道,一厘米结肠中的细菌比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总人口还要多。一个250毫升杯子里的水分子的数目比世界上所有海洋里的水按杯计算的数目还要多。你刚才喝了一些水,曾经流过苏格拉底,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和的肾脏。你一定好奇,还有什么是你不知道的,那简直太多了。挑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你从哪里来的?可能还是解答不了。不过,不要紧,保持住这点好奇心就好,世界就是在一个个问题后抽丝剥茧般清晰起来。

    一、物质的形成来源于意外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球,包括太阳系的一切物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是我们现在也知道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因为意外的基因突变和意外的自然环境所共同创造的。

    先是6500万年前,距离我们的时间不到地球历史的2%,一颗百亿吨的小行星撞击了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抹杀了超过70%的地球动植物种类,包括所有著名的超级恐龙,这次大灭绝使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能够填补新的空缺,而不是继续充当霸王龙的开胃小菜。也正是这次意外,造就了灵长类的掘起。然后,又是一次大规模的火灾,使常年生活于森林和树上的灵长类祖先,被迫走向了草原,在没有相对良好的遮蔽环境和洞穴的暂居阶段情,灵长类的其中一支竟意外学会了直立行走,据说这样可以减少水份蒸发。再后来,使用工具,至到问出了“为什么”,进化出了足够的智慧。

    宇宙的起源也同样如此。大爆炸的开始,物质反物质成对出现,也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产生能量。但随后的百万分之一秒内,意外出现了。大爆炸产生物质与反物质的过程中,十亿次的湮灭,就会形成一个强子的幸存。而这种意外最先开始于宇宙在于某种非同寻常的作用力,正是这种未知作用力造成了宇宙一种非同寻常的不对称性,其中,物质粒子的数量略微超过反物质粒子的数量,比例大约为10.01亿:10亿。正是多出来的强子才创生出了质子、电子这些能够形成原子的粒子。

    正是那些孤独的幸存者,最终笑到了最后,他们是产生星系,恒星,行星和牵牛花的终极物质来源。如果没有在物质和反物质之间,十亿零一与十亿的不平衡,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将自我湮灭,留下一个由光子组成的宇宙,没有别的,永远是要有光就有光的景象。如果再问,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意外。恐怕现在的科技无法回答。但,庆幸的是,只要保持这种疑问,相关的问题也会一个一个的被解答,人们的已知领域就不断扩大,文明随之进步。

    二、未知领域超乎想象

    引力是我们已知和最常接触的一种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了牛顿。世界上最佳的运动员跳起来所能达到的高度也超不过两米。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经过几十亿年仍然脱离不了他所存在的轨道,这些都是引力在作用。这个牛顿已经解释清楚了。

    地球上还有一个简单而神奇的形状,即球形。球形是由诸如表面张力之类的之类的力造成的,它们希望使物体在各个方向都变得更小。液体表面张力使肥皂气泡在各个方向挤压空气,它会在被形成的瞬间,用尽可能少的表面积来包围那部分空气。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站里,那里一切都是失重的,你轻轻地喷出精确定量的熔铸金属之后,你就不用管了,珠子冷却过程中就会悬浮在那里,直到它们硬化为完美的球体表面张力会为你做所有的工作。对于庞大的宇宙天体来说,也是能量和引力,共谋将其转化为球体。地球作为一个宇宙天体,就是非常平滑的。这些现象看似神奇,只要用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你就可以证明这种也是唯一的一种对封闭的体积来说,具有最小的面积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体。

    但,爱因斯坦几乎从未涉足过实验室,他没有检验什么现象或使用精密设备,它是一个理论家,他完善了科学上的思想实验,即使用想象参与自然,通过发明一种情景或模型,然后找出一些物理原理的因果关系。1916年,爱因斯坦发布了广义相对论。大多数科学模型在第一次被提出时,往往是不完善的汇流调整空间,以更好地适应已知的宇宙,但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言,整个理论的创始原则要求所有事情都必须精确地按照预期的那样发生。比如他预测的引力波,那种以光速在时空结构中传传播由类似两个黑洞碰撞那样严重的引力了扰动引起的。在2016年引力波被专门为她设计的天文台直接探测到。而而第一次发现的引力波是真是有13亿光年远的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碰撞发生时,地球上还是单细胞生物的天下。

    如果说我们发现引力波算得像一次运气,或者是一个奇迹,那爱因斯坦的大脑绝对是另一个奇迹,如果不是奇迹的话,也是一个我们尚未所知的新兴领域。正如我们当前所能理解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一样。天体物理研究和迄今为止最精确的测量结果显示,暗能量是宇宙中最主要的东西,目前占据了所有质量能量的68%,暗物质则占到了27%,一般物质也就是我们现在可观察,可测量的,已知的物质,只占到5%。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世界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三、好奇心推动生存发展

    未知领域那么大,不确定性又那么多,我们该何去何从?有句俗话说说得好:“选择一马上死,选择二过一会儿死,你该怎么选。”有过创业经历的伙伴一定都会选“选项二”。因为,“一会儿”期间对于宇宙大爆炸的初期,也是足够的长了,期间的不确定也会足够多,而且其中就包括奇迹。人类文明其实是遵循这种不确定性规律的,说它是规律,唯一恒定不变的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驱动人类文明的第四大动力。前三大驱动力是食物、性和房子,前两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房子为什么重要呢,看看其它生物也就能感受到,就连没有个体智慧的蚂蚁也需要一个蚊穴来安生。好奇心呢?心理学家及经济学家乔治·罗文斯坦说,好奇是人对信息缺口作出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信息的缺口,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对知识的需求。

    好奇心这个东西不只人类独有,你也看到过家里的宠物,比如小猫小狗可以对一个弹力球保持一整天的兴趣。动物与人的区别在于,它们并不会问为什么?它们不知道弹力球为什么会弹起来,为什么会被丢出很远,为什么滚了一段距离又会停下来。人类则不同,一个4岁前的儿童不仅学会了模仿,而且一天会向周边的亲人问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为什么”,而且还会自己尝试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人类与生带来的能力,正是这种好奇心使我们有别与其它动物,并统治了这颗星球。

    事实上,好奇心分为两种: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小孩子起初的模仿形为、对新奇事物的体验和尝试,属于消遣性好奇,对成人来说,还包括观看电视节目、互联网上浏览八卦新闻等。消遣性好奇的主要特点在于对一切新奇事物着迷,结果就表现为无止境的喜新厌旧。消遣性好奇激励人们去发现新事物,让人视野更宽,但它的缺点是:让人在走马观花中浪费精力和时间。当下,人们面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消遣性好奇对于人们在精力和意志上的消耗。特别是互联网,作为新生事物,一带来社会效率的提高,一方面使人沉迷其中的,丧失了对未知的探索的动力。

    认知性好奇才是我们必须始终应该保持下去的。因为,求知欲促进了大脑开发。(至于原理,需要一整本脑科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需要把握的只是一个比较:当你沉迷一项脑力活动时,是否感受到了阻力,如果有,那就是认知性好奇在引导你。也正是孔子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怎么训练好奇心呢?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如果2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原来它一点都不无聊。当我们被迫把时间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时,是否想过,把这些平常的事,变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们必须投入时间,那么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在无聊中度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开始对它们感兴趣,就会更乐意投入时间。

    所以,用王阳明的观点作个归纳,即格物至知。我们每个人却应该培养自己一种精神,哪怕盯着一片竹子看,也会写出一篇论文的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z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