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其文,先闻其名。早早就听过这具有诗情画意名字的作品,在我的想象中,这文章该描写的是具有小资情调的生活,花田、绿树、林荫路,也许是谈情说爱,也许是胸怀豪迈,总该透着些单纯的美好。
结果开篇就是仓皇、落魄的生活,迫于囊中羞涩,连番辗转、居无定所,口袋空空,又没有工作,真是跌落在人生的谷底之中。终于找到了贫民窟中的一个落脚处,阴暗、憋闷,好在房租不多。从这生活状态之中,真真是看不到任何春风沉醉的景色。
书中的内容,却还是点题的,“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才回家里”。虽然“春风沉醉”,却也“无可奈何”,矛盾贯穿其中。这书中的主人公原本是个书生,也是靠着写作来维持生计的,对诗意与美好该是有着自然的向往;然而现实残酷,容不得诗情画意,美好的心境总会被拽回冰冷的生活之中。
整部作品的篇章很短,分为四个小小的章节,各个章节的时间线上是连续的。书中只有三个主要人物,“我”、隔壁的“陈二妹”和房东。人物的刻画上是非常生动的,当阅读着书中对人物的描写时,仿佛是在看着电影镜头扫过,然后定格在人物身上,并进行放大、特写,似乎真的看到了每个眼神、每丝皱纹。内容上,通过“我”与卷烟厂女工“陈二妹”的交谈,表现了当时恶劣的工厂环境,并从侧面揭露了工厂主管丑恶的嘴脸。现在来看,这些情节与人物性格并无出众之处,不过放在作品发布的年代,则是有着颠覆般的创新意义的。
读罢全文时,我竟以为这文章是作者郁达夫当时境况的写照。查阅资料,翻看介绍,发现郁达夫此时已担任北京大学讲师,才觉自己是被作品带入了。不过作者的真实经历,还是与书中主人公有着相似之处,倒还是有些身份重叠的感觉。郁达夫作为一位新思潮的作家,开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先河,《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是早期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佳作之一,是可以作为感受郁达夫的文学风格的入口来阅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