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会接送女儿。一是为了安全,毕竟还是太早或是太晚。早上出门还是黎明前的黑暗,漆黑一片,晚上回来又是很晚了。尤其是必须经过一段无人的巷道。二是为了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上初中后,学业负担重,一到家就开始写作业,写完已是深夜,赶紧洗漱睡觉。亲子之间的交流就全靠路上的那10分钟了。同学之间的趣事,老师的糗事儿,食堂的小吃,考试的难易,都在返家途中分享了。若有小小的委屈,也不会一个人憋着无处诉说,回到家里,心情平复,又可以平静地学习了。经常有妈妈说孩子大了,什么都不愿和父母说,隔阂越来越深。和朋友是话痨,见父母就三缄其口。和孩子交流,抓好契机也是很重要的。
进入初二,女儿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独立,开始“嫌弃”我了。
仗着是本校教师的缘故,我得以直接进入校园在教室门口等她放学。初二后,被剥夺了这个权利,命令我只能下楼等。后来又说想自己回家,有时是想和同学一起走,有时是想一个人走一段。总之,不想父母接送了。经过反复游说,才争取到可以在巷口等的恩赐。
早上还好,送到巷口就可以挥挥手,目送她跑跑跳跳地走了。难的是放学,老师要总结当天的情况,每天的放学时间不固定。又怕错过了,每晚早早就等在巷口,望眼欲穿。阵阵寒风,吹得人头痛。脚都站麻了也老不来。来往的人多,为了让孩子能一眼看到我,我选择了站在高处,站在光亮处。
以前没注意,昨晚才发现这个路边小摊是有名字的——“迁西板栗”。迁西是地名儿吗?或者是迁到西方了?我不得而知。站在小摊旁,伴着摊主的吆喝声,等待也不觉得孤单。或明或暗的灯光打在身上,我和女儿很容易地找到了彼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07001/5e40856d34d90db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