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教育箴言》学习体会1
昨天读完勇气读书的第五本书《教学勇气》,本想阅读第六本书《陶行知教育名篇》,但一直没有找到电子书,只好先阅读《陶行知教育箴言》,我想内容应该大同小异吧。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106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这本书的《手脑相长》、《教学合一》和《教学做合一》三节。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一生都是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而斗争。“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诗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陶先生虽然去了,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
手脑相长
一、小时候不能动手用脚,大的时候当然一切事要别人做;小的时候做惯少爷,大的时候当然做老爷。我以为世界上最有贡献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头脑能指挥手指挥行动的人。中国都是用头脑的人不用手,用手的人不用头脑。
二、中国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病”。害“软手软脚病”的人,便是读书人,他的头脑一定靠不住。是呆头呆脑的。而一般工人农民都是害的“笨头笨脑病”,所以都是粗手粗脚。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脑缔结大同盟。
三、脑筋与手联合起来,才可产生力量,把“弱”与“愚”都可去掉。
四、西洋人的耳朵只听得进的一个字,就是“力”字。你有力,他们听你;你没有力,他们不听你。
教学合一
一、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
二、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三、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
四、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教学做合一
一、在教学做合一的学校的辞典里并没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生活与课程离婚的宣言,也就是教学做离婚的宣言。
二、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三、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四、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
“手脑相长”就是指教学既要让学生动脑,又要让学生动手,做到手脑并用、手脑相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光动脑不动手,或者光动手不动脑,都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的成长都非常不利。
当年,陶行知先生就针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求“教”、“学”、“做”三者要结合起来,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做”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中体验,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