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谐趣篇
我曾把自制的纳豆晒朋友圈里,这下惹麻烦了。
一位未曾谋面的同事打来电话,说是听朋友介绍,我用纳豆酸奶机做的纳豆挺成功,他也刚买了同样的机器,就来询问做纳豆的事。
接下来我俩进行了一番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
“看你发的纳豆照片了,你怎么做了这么多?”她问。
“做多不好吗?”
“那盘子很浅,说明书只让装125克,装不了你那么多啊!”
“哦,不对吧?我的盆子很大啊。”
“盆子?那是做酸奶的啊!,那个浅的盘子才是做纳豆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拿错了,我还以为浅的那个是盖子呢,” 我扑哧一笑,“怪不得一百多克豆子刚盖住盆子底,觉得太少,就多抓了几把豆子,看看豆子多啦,又多放了一袋纳豆粉,糊里糊涂就做成了。”
“糊里糊涂?!”对方愣了一会,又连珠炮般地发问,“你没看说明书啊!究竟放了多少克豆子,多少纳豆粉?豆子泡几个小时?温度多度?能告诉我确切的数吗?”
我就像个没复习功课的糟糕学生,根本回答不了他那一句接一句紧锣密鼓严丝合缝的提问,就如实招供了:“看倒是看了,怕麻烦,瞄了几眼就抓了几把豆子做起来了,等蒸熟了凉透了,倒了两包纳豆粉,搅合搅合盖上盖子,睡一晚上就好了—对了,还忘记打开透气孔了,早上才想起来,怕缺氧就打开了孔,又多闷了一会儿,掀开盖子看看也还不错,粘粘的许多丝。”
“你全都不照着说明书做啊?”感受到怨气从话筒里扑来。
“嗯嗯,我这个人耐不下性子看那么长的说明书,也就是大约摸做的。”
“呵呵,大约摸啊…”又是意外。
“咱中国人做饭不都是凭感觉吗?哪个还拿秤称啊。”我还振振有词,又吐槽歪理,竟然提升到中华文化的高度了。
对方顿时矮了一截,一阵沉默。
我琢磨着,肯定不是因中华文化把他吓趴,这当儿大概正疑惑这家伙怎么这么奇葩,这不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的节奏吗!
想到这顿生愧疚,心中默默地打了腹稿,准备回答想象中的下一个问题:“不好意思,套路没得我的心,没想到随意乱做却一下子就成功了。”
“还是说明书靠谱。”对方打断了我的乱想,根本不走我的套路。
我赶忙对着话筒一叠声地说:“对对对,别问我啦,我是瞎蒙的,你还是沉下心来研究那说明书吧。”
他嗯嗯两声就挂了。
帮不了他不免有些愧疚,殊不知俺早已不在理工界混啦,现在正穿帮伪文艺范,左脑暂歇,右脑发飙,叫俺再去搞技术流就免不了无法无天乱来,本想着边做边纠错,边做边打怪,这样多好玩,可惜它没出错没有怪,有点无奈哈。
我就是玩心太重,说冠冕堂皇点,刚出世又入世了,就这荒腔走板跨界混搭的路数,隔着正儿八经的入世起码还差着几十条街,自我调侃而已,和佛经搭不上边。
想想也挺有意思,严谨理工男碰上跨界伪文艺范,那不就是地球人问计于火星人吗。你是左脑当家,按照正统技术流一板一眼操作,俺是右脑发威,当作自由派艺术小玩意无章法打怪玩耍,狭路相逢一头雾水之后还不是各自归零啦。
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