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三)
提升‖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成长——05

提升‖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成长——05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5:40 被阅读0次
    走出生活舒适区,挑战未来无限可能。
    如果我们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我们就能够成长得更快。
          ———《反本能》挑战原始机能的路

    喜新厌旧简单粗暴的大脑

    >为什么有些事做久了就会没精神?

    >为什么有时想到一些想法很兴奋,第二天就失去乐趣了?

    >为什么有些歌听得太久就会腻?

    >为什么人喜欢轻松简单的事物?

    01

    驱动力的来源

    一个叫波尔兹的社会心理学家将刺激大脑电极植入到了小白鼠大脑中未被开发的区域,结果发现,小白鼠在受到点击的时候,不仅没有逃离点击的位置,到处乱窜,而且还非常乖巧地待在原地,貌似在等待下一次点击。

    事实证明,小白鼠确实非常享受这样的“虐待式”点击,它们被植入电极的大脑区域就是上篇写道过的“快感中心”(多巴胺系统)。这个区域能释放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让动物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动力。

    波尔兹也证明,如果有可能的话,小白鼠会自己寻求虐待,“哦不~刺激!”。实验人员设置了一个杠杆,当杠杆按压的时候,小白鼠的快感中心就会感受到点击。

    小白鼠一旦发现杠杆的作用,就会开始“自虐模式”,它们会不停地按压杠杆,直到筋疲力尽,甚至死去。(所以为什么会有人是“受虐型人格?”这样的人童年肯定是受过伤害的,缺乏爱的表现。)

    即使你在小白鼠的旁边放置食物,它们也不会离开让自己受虐的杠杆半步。

    但长期处于亢奋的后果,就会提前哀亡。一个持续亢奋的人就像一个心跳24小时处于120次/分钟的运动员,他注定无法长久生存,也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可想那些用酒,有毒品麻醉自己的人副作用有多大)

    适度性适应

    还好,在长期的进化中,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系统进化了更为完善的机制。

    我们的体内除了兴奋类递质,也含有大量的抑制性递质,两种递质和激素基本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这也就保证了我们能够在大部分情况下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突然想起国学的中庸之道,中国文学真的是博大精深)。

    但是这也注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对一件事情感到疲劳,容易半途而废和拖延。

    生物体对其自身的保护,还设定了“动作电位”的刺激阈值。触发神经元发送信息需要一个阈值,这个阈值会帮助我们过滤非常多的“小刺激”,也让我们避免了非常多没有必要的刺激和动作。

    人类的绝大多数能量的去处不是支持我们的运动和思考,而是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能量去维持身体神经系统的静息点位。(所以,想要静静地做个美男子还是很有难度的,那可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

    而且,如果我们对同一个神经元加以同样的刺激,那么这个神经元的东西电位将会慢慢降低,甚至降至静息电位的水平,也就是不再有任何反应。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因为持续应激而让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产生过多的不适应感。

    这种感知过程称为“感觉适应”,它指的是,由于持续暴露在同一刺激下,感觉神经反应性下降的过程。我们习惯于一种刺激即感觉适应,它意味着大脑对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就像刚走进电影院,我们会闻到爆米花的味道一样,过了几分钟之后,我们就会慢慢察觉不出这个味道了。

    还有“重复抑制”神经,接触同样事物多了,产生“感觉适应”,那我们的大脑对信息加工会本能地自动跳过这个过程,甚至加以排斥和抑制。同一事物刺激多了,会从而慢慢厌倦,这种现象也叫“内券化效应”。

    所以会有一些人可能晚上一腔热血做下各种明天要改变的感情壮言,但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往往拖延症上身。因为他们习惯了这个过程——在一开始兴奋,再慢慢麻木。

    02

    大脑信息加工的意识和潜意识

    人类大脑的有意识的决策系统非常复杂,而决策路径相对较为固定。

    一般的路径大致可以总结为:

    场景信息吸收→情绪加工→记忆/经验抽取→认知思考→决策→行为

    在这是否可以想起之前写过的心灵三大行为的相互影响,有类似接近。

    当信息刺激达到感官阈值时,再进入爬虫脑的丘脑组织,将信号“翻译”成大脑能够解读的语言,再提取边缘系统海马体中经验信息,形成一个场景记忆,这些属于潜意识模式。

    但是更为精细加工信息,需要通过新大脑皮层进行认知思考,结合我们曾经的经历和认知,这样才是意识行为也是理性思维。

    如果不经过新大脑皮层就能够产生的行为,就属于无意识行为(潜意识)。

    潜意识大脑

    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物认知是正面的,是喜好积极的,那么我们会因为这样的认知,在记忆/经验的抽取中产生积极的情绪。

    因为控制我们的大多数行为发生的是潜意识系统。潜意识系统会把所有能够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的事情都近似等同于“性和进食”,认定是享乐的事情都会有保护和传承基因,所以会不断提供动力。

    例如一些科学家没日没夜思考,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们对科研的认知极为正面,正在享受思考的愉悦感。虽然他们是在进行科研和学习,但是潜意识系统还是会认为他正在交配或者进食,不断给他动力。

    但是,让一个对科学毫无兴趣的人去琢磨,他肯定会感到异常折磨,因为他的潜意识系统认为他在遭受危险。所以,也不要奇怪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坚持几天不睡觉地玩乐,看书却不到三分钟就困得不要不要的。

    大脑喜欢清晰性的选择

    “我们只能想到我们知道的东西”。如果有一个选择在我们的记忆中非常模糊,那么,我们很可能倾向于选择那个清晰和简单的。

    而这些清晰而简单的选择,大多是潜意识大脑系统提供给我们的享乐型选择,因为进食存活和产生后代是基因的第一宗旨,而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的行为,潜意识系统都近似等同。

    也就是说,没有足够清晰性的指令或者目标,我们很容易选择享乐,而放弃该坚持但是毕竟烧脑的那些选项。

    一个清晰整体的记忆需要依赖大量的神经元,它们之间通过神经纤维相互关联,形成一片片的记忆网络。

    在我们身边,你可能听过一些名人告诉我们哪本小说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从来没有听过他们说看了哪篇鸡汤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实际上,这是因为小说通过大量相似的内容加深了我们对同一个观点的看法,慢慢构建成一个能够激活记忆网络的整体。而鸡汤往往过于零碎,难以成为长期的、关联的记忆,也难以对我们的价值体系产生影响。

    例如,当你刚看完一篇鸡汤文,觉得这篇鸡汤里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观点很是赞同,顿时心血来潮想要发愤图强。

    但是你在选择是否继续埋头学习或工作的时候,下个观点可能早已经被你抛到九霄云外,因为缺乏深度和关联的基因很难被提取到。这个时候我还是非常有可能拿起手机跟朋友聊天,或者打来电脑游戏。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让自己拖延的决策,那么就需要我们对一种有效信念拥有足够的记忆强度,保证这个念想的鲜活性和清晰性。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坚持一件很苦难、但是却会让自己进步的事情。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内容会对你有帮助。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赞,谢谢阅读^_^

    知识在于传递,思维在于碰撞。

    一起“修逍遥之心,行逍遥之路。”

                                    ———逍遥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升‖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成长——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i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