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号上午,在县教研室王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乘着秋天的第一缕凉风,驱车来到忻州第一职业中学参加“忻府区教科局2022年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研讨会”。
第一节示范课是北关小学的李老师讲的五年级下册课文《红楼春趣》,李老师基于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备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她引导学生掌握了相遇名著的一些阅读方法:1,看注释。2,借助资料,扩大了解。3,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猜测生僻词的意思。4,结合课后链接理解字词。5,难解语句,暂且放过。6,推荐阅读原著,找寻答案。但是,在进入新课教授的过程中,由于经典文本的底蕴太过宏大,所以,师生互动后并不能基于文本价值提炼出这篇课文之所以出现在这册课本里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预习呈现了精彩纷呈的人物关系图谱,故事脉络解读以及自身阅读的感悟,但对于“春趣”中趣的把握,还很迷惑。李老师通过分析段落,和学生提炼出文章中人物神态动作之趣,风筝之趣,斗嘴之趣,并且拓展了课文未提及的风筝也正象征了红楼女儿各自飘摇的人物命运。李末校长点评:要读懂小说文本,不能光停留在事上分析,而是要深入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角色特点,从而顺理成章提炼出“人性之趣”。还有就是由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提炼出蛰伏一个冬季的红楼女儿在一起尽情畅快淋漓的玩儿的趣味,及放风筝这件事情本身之趣。让文本解读过渡到由思到诗的境界。总结出经典文本的解读首先需要掌握阅读经典的方法,然后聚焦到教什么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学习经典文本,领悟对于文本的读后感受。我们要通过解读经典,达到亲近传统作品的目的。
第二节课由东方红小学的赵老师带来一篇关于说明文的解读,刚开始的十五分钟时间,李老师进行了说明文方法的解读,并且对于文中的反问句,过渡句进行了解析。然后根据课后习题梳理了课文内容。总结出“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最后以一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让我们了解了太阳这一事物。李末校长点评:教师教学一种文体,要根据课标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说明文目的是介绍清楚一种事物,课文以一定的说明顺序,应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应用合适的说明性语言进行说明。课文不过是一个材料,教师要应用课文这个材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且可以进行灵活应用。所以,教学一篇文章,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在逻辑上打通教学主要教学内容。
下午李末老师亲自下场,讲了一节示范课---《鸟鸣涧》,当我看到预习单,我发现有一些答案,或许我自己经过认真思考也未必能有准确的答案。心里有一丝尴尬之余,我发现这正是课堂有趣的,需要互相合作才能有所思的过程。未必我们需要追求完美统一的答案,但仔细品味诗的过程让我有了一场心灵娴静之旅。一首诗首先弄懂诗题的意思。体会诗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整体感知本首诗意,抓住字眼:静和惊相呼应;人闲感知到山空;夜不静而静,山不空而空。拓展体会王维的其他几首诗。对比阅读,感受诗人的诗心,感悟心与境界的不同,充分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发现课程是需要用心打磨的,以思之浪漫之心进入精确解析文本的境界,让学生基于文本这个课例达到综合应用的境界。语文不仅在教授知识,更是一种语文场域的营造,一次思维的升华,一次文化之旅的邂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