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班纳辱华与语文教育

作者: 竹本卯虎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3:27 被阅读14次

小学语文阅读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家小饭店,夫妻经营,因为物美价廉,生意十分火爆。后来妻子偷偷在白酒里兑水,对丈夫说,她今天偷工减料赚了五元钱。丈夫听罢,大叫道:“你把我们最重要的诚信只用五元钱卖了!”之后饭店生意一落千丈,关门大吉。

当时这个故事忽悠得我信以为真,毕竟小孩子好糊弄,结果老子上了高中,作文素材上看到另两则短文。说的都是面试,一个人面试诚实说某题做过了,另一个人则是撒谎说自己会开车,当然,两篇短文里的的两个人都应聘成功了。

然后,两则素材下分别说道,“诚信是金”和“学会变通”。我可去你妈的吧!一天到晚骗人,搞得现在是个傻逼外国品牌都能在中国圈钱,就是这些脑残教材害的。

不信的话,说说我亲眼所见。我小学时,家附近的小店里有家卖的辣条特别贵,还是过期了,然后我想它生意一定会一落千丈,然而,它却越做越好,生意十分红火。搞笑吧?当然,这是因为买东西的都是小孩,而且这家店就开在小学边上。

为什么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就是因为傻缺语文书,一个劲地坑蒙拐骗。

小学语文书上,最早宣传“黑人兄弟”、“外国友人”,对外国人那是大加赞赏。一个劲地夸外国人多么多么好,非洲人民如何勤劳,英美是何等开放。

老子当时听信了语文书里说的,我真他妈以为美欧非的人民都很友好,于是我对外国人心里都是无比尊敬的,对待国外都是无比憧憬的。

不止是我,我所有同学,连带着老师一并对国外很向往。同学纷纷说道“今后要去国外,要和外国人一起愉快地玩耍”。

我初中政治老师一节课上说,他当年的老师一个劲地说美国有钱,遍地都是黄金,说在那儿能挣大钱。说得当年的政治老师十分心动,但政治老师随后说:“后来我想通了,美国就没有穷人了吗?美国就没有乞丐了吗?所以不要总是以为国外好。”大意是这样。政治老师至少是个明白人。

《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当时播出很火,虽然我没看过,但大致能反映出中国人的自卑的。北京人有着北京户口,身处首都,怎么说也是国内富裕的阶层了吧?结果,在浓厚的“崇洋媚外”风气下,依旧是跪舔美国的,那其他地方只能是更加严重。

很显然,其实像杜嘉班纳这样的外国名牌就是很屌的样子嘛!他就好像是个洋人,来到国内,不管多丑,总有傻缺倒贴。

为啥?不就是语文书坑的吗?整天说国外好,搞得自己见到啥牌子,一听是国外的,上面有一串英文,就很高大上的样子。鬼知道那上面的英文是“操”呢!

我们心里面大致都有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往高处走。要挣钱,住大房子,开豪车,吃贵的,穿名牌。然而,从小到大,都一直有人告诉你,外国很屌,外国人很屌,你潜移默化就接受了这个观念。随后,不自觉地就觉得外国是好的,吃国外的,穿国外的,嫁国外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始终相信着道德的力量。道德是个啥?我们不知道,我们所谓的道德就是语文阅读上所说的诚信是金、善恶有报之类的童话。

这些话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变相,我们心里面默念几遍,随后就又忘了。荣辱什么的,其实就是几句骂人的话。比如不买某某东西,心里面说一遍,嘴上说一遍,然后过了几天就忘了。

我遇见的那些不诚信的店铺,欺压顾客的店铺,也有我没见过,但非常出名的事件,如“麦当劳卫生”、“三星手机爆炸”,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酒店马桶杯子共用一条毛巾”。

然后,我们用语文阅读上教导的所谓“善恶有报”默念几遍,或者和人大声嚷嚷,又或者在网上发几段文字就过去了,大不了以后想起来,再嘀咕几句。

这样有用吗?肯定没效果啊。那些无良的商家不照样卖得好好的,生意甚至更好了。而这是为什么呢?

假设一个村子里头上一百个人,每个人都看了上面所谓“诚信是金”的文章,于是他们心里面都相信那家饭店会倒的,但自己却依旧去吃,反正饭店迟早要倒,自己吃几天也没事。一百个人都这样想,都不去抵制这家饭店,都在精神上战胜饭店,那有个毛用。

真正的胜利从来都是现实的。不要听什么语文书上胡扯的仁义道德,要干就得实打实地干!语文书上常说打人是不对的,去他妈的打人不对,一起众筹雇人把杜嘉班纳的设计师打一顿!语文书上说做人要诚信,去他妈的,把杜嘉班纳这种垃圾买了就不要付钱!语文书上说要做好人,去他妈的,对杜嘉班纳这种脑残品牌就要使坏!

最后,期待杜嘉班纳彻底倒闭!

首发于公众号:竹本卯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嘉班纳辱华与语文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ma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