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弟弟生在农村,从小学起接触到的就是教科书,除了语文和数学,别的几乎没有启蒙。
小的时候,领居家黑白电视机热播《一代女皇武则天》,父亲和叔伯们就在热议武则天的丰功伟绩,我很疑惑: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她,我却什么都不知道。和父亲沿着小溪行走,我就忍不住会问:人可以走得赢水吗?时不时会想,大山的外面是什么?有同学不经意说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当时教科书里没有的,我觉得很新鲜。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几本连环画,都羡慕不已,对现实生活和课本以外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父亲对我和弟弟的家教甚严,尤其重视读书。父亲说要读书,首先要爱书,我们若是不小心撕破一页作业纸都会挨打。
我和弟弟成绩还算优秀,小学毕业就进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认真学习功课的同时,我用积攒了两个月的伙食费余款18.15元买了一本巴金著的《激流三部曲》中《家》。当时特别的兴奋,课余时间一点不浪费,两天就看完了。后来班里的同学找我借,传着传着全班乃至全年级的同学都读过这本书。原本我小心翼翼对待的新书,三个月后传回来的时候已经变得很沧桑,不过也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了。六年的中学时光里,还和同学陆续分享过《方与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左传》等古今中外的一些名著,收益良多。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大学里的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除了工具书和辅导书,我最喜欢借的就是人物传记和历史书等。印象最深刻就是,有一年暑假我借了王朝柱著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回家里看。当时正值水稻双抢时节,没想到我和父亲、弟弟三个人都沉迷着读这本书,三班倒轮着看的节奏,母亲笑骂我们三个都是书呆子、都去上大学。父亲最崇拜的伟人就是毛主席,《开国领袖毛泽东》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奠基特定历史环境中领袖人物毛泽东的心路历程、行为轨迹和伟人风采。我们三人边看边讨论,可谓是不亦悦乎。还借过一本《一代天骄孙中山》,看得废寝忘食,室友A说孙中山也说一代天骄吗?室友B说,我只喜欢时尚和逛街,政治和历史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直到多年以后,室友B说她终于懂得政治和历史属于常识,对现实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参加工作以后,我还有幸到人民大学读MPA,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大开眼界。沿着中关村大街,国家图书馆、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曾留下足迹。每次工作、学习、出差结束,我都是大包小包的书往家里搬。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纸书很多变成了电子书。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书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经常觉得要学、想学的东西很多,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够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够用。我想爱书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