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孤儿院让我感到害怕
红黄蓝事件刺痛了很多人。热度消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件事。
善良的大多数,根本无法想象,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做出这般不堪的事情?
幼儿园的孩子有家人,在他们遭受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很多网友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孤儿院里的孩子呢?
我曾去过孤儿院,身旁的朋友也曾去过孤儿院,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害怕。
孤儿院里的孩子,很多都是残疾。从幼小的孩子眼中,透露出不符合年纪的绝望与怨恨。
孤儿院里的人手,一般都很欠缺。最起码我看到的是一两个阿姨管一堆孩子,很多还是身体有残疾的孩子。
不少社会组织都会在固定的节点去孤儿院看孩子,我也是在跟随学校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去了一次。一堆人带着媒体,哗啦啦照相、送礼物、玩游戏,热热闹闹的来,然后离开。
和孩子们玩耍了一下午,我和朋友害怕的点都在快要离开的那一刹那达到了顶峰。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甚至不敢回头看上一眼。
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突然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却又知道无能为力带来的痛苦。
给予希望,又转身离开。这何尝不是一种恶?
02 来源于真实事件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红黄蓝将事件关注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至于孤儿院有没有虐童事件?网上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国内媒体也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不存在的事,绝对不能杜撰。
我们希望每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都能够在善良人的庇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很多电影,比如《美丽田园下的罪恶》、《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大象》、《熔炉》、《素媛》,电影本身就已经足够残酷,但更加残酷的则是“来源于真实事件改编”。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揭露孤儿院的黑暗,虽是小说,却同样来源于真实事件。
一切都要从一个女人说起。
Georgia Tann被称为“baby thief”
03 一个注定要下地狱的女人
Georgia Tann是一名在田纳西开儿童福利院的女人,人们都赞扬她,因为总能找到那些需要她帮助的孩子。
但实际上,1920年-1950年期间,Tann共拐卖超过1200名儿童,并把他们卖给其他地区需要领养孩子的富人,被称为“baby thief”。
Tann1950年因为癌症去世,最可恨的是,她死的时候田纳西当局还没有公布她的罪行,没有让她受到该有的惩罚。
当时Georgia Tann福利院登的领养消息
遇害孩子的墓地
04 Before We Were Yours
Before We Were Yours正是根据该真实事件改编的,作者为Lisa Wingate,曾经是记者。
故事从两条线入手,一条回忆过去,一条讲述现在。被偷换身份的孩子长大之后的后代,追述曾经的故事。两条故事线交错,真相也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
那所孤儿院到底发生过什么呢?你能想到的所有恶这里都曾发生过。
虐待儿童、猥亵、卖淫窝点、贩卖儿童……孤儿院的管理者在孩子面前是耀武扬威,在领养者面前说尽谎话,甚至在孩子被领养之后,还找机会敲诈领养者,人性的恶与卑鄙展示的淋漓尽致。
Before We Were Yours入选Goodreads 2017年最佳小说。
所有的坏人原地爆炸💥(关注微信正经小姐姐,后台回复后台回复Before We Were Yours或“你”即可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