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传》第七章

作者: 我从草田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10:28 被阅读2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名言,这句话萌芽于稍早点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所谓“心学”,标志者家天下或者圣人治天下的终结,也开启了后世共治思想,也发展了道家的另一小分支“个人”自由主义思想,与地球另一端的文化相互呼应!

子不语之所以拜访顾炎武,也正是基于此。

田间小路,顾炎武和一匹马悠闲惬意的在各自踏青,传闻果然不假,他七十来岁了,书不离手,看见子不语走来,笑到:后生可畏,看见你们觉得生机盎然,后世不忧矣。

子不语施礼道:晚辈谬赞了,顾老先生博学天下,当时闻名,晚辈敬佩!

俩人依河席地而坐,望着涓涓溪流,子不语道:先生今将仙去,特来送行!

顾炎武道:老朽有所感,临别与后生畅快一谈,也是人生一景,今后天下如何?

子不语道:愿闻其详

“秦汉以来,天下以道治天下,以君臣理天下,以孔孟礼天下,春秋一世,滚滚复转,分而治,治而分,我等没有实质变化,无非昨日之天地也,何也?

历时七十余载,不过时光之沙,但不息,偶有小悟:自古至今,皆探究天玄玄,以应人事,然古今多少圣贤,不得其法,我等还是我等,后人也不断尝试从其它观摩,舍弃天道,从细枝末节的人事,尝试大道,人说三千大道,我不知其多,只一端:时弊,即人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昔三皇五帝,人人自立,夏商周,人分两级,主与奴,至今不变,炎黄文化流至今:主之文化也,奴之被文化也,虽主之文化有仁,然不过另有目的。孔孟,商鞅韩非,如来,老子等,皆文牧百姓,以取之,

项羽,关羽,岳飞等诸将,皆力牧百姓,以取之,百姓愚昧不知,还祭拜之,非如蠢物矣?

我料定后世将有人打破此法则,使百姓有孔孟,神将住草田。

顾炎武叹到:来世,我从草田来!

子不语道:民智大开,龙腾虎跃,蠱道云起,天下将小人横行,君子闭藏,然物极必反,或许一人之圣,或许多人之圣,大化天下,阳长阴消,人人有责,那一日实乃万物之幸矣!

两人看着流水,融入这一方世界。

子不语明白,历史总是在收割无数生命下,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些人侥幸得以存活,更多的人难以避免,一直以来,太过热衷天道,心学等行而上的东西,自然实物人事之行而下的基础荒废,道长术消,在清朝末年,西方打破大门,这一文明尽毁,巨大代价下,人们开始关注术,两个世纪后,术业发达,人心大坏,道亦消亡,历史肯定会扭正前进的方向,必将会收割无数生命!

子不语想到,使百姓愚,不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开启民智,寻其他法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法不得实,就如八卦之象不得其数理,将大乱!

子不语决定回到最初,习八卦,推演合适的国家治法。

第八章,子不语推演八卦            《终章》

相关文章

  • 《子不语传》第七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名言,这句话萌芽于稍早点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所谓“心学”,标志者家天下或者...

  • 直译《子不语》:子不语娘娘

    固安乡人士刘瑞,以贩鸡为生,年方二十,身姿相貌颇为俊秀。 某日,刘瑞担着十多只鸡去城里卖。快到城门处,见着一位女子...

  • 子不语传第五章

    子不语穿越时空,来到周邑,这里是周公旦养老的地方,周公一生侍奉三王: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自己也称王七年,即周公...

  • 子不语

    你的决然,我连多说一个字的机会都没有,我失落不知所措。

  • 子不语

    2018.03.18 作者:夏达 著 出版时间:2010年7月 画风细腻,透着古风,那些迷信和真实交错世界,好像真...

  • 子不语

    第一章,平凡 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雨水冲洗这城市的肮脏,好似要把这污浊的世界抹去一般,灯红酒绿的夜店、喧嚣的烧烤店...

  • 子不语

    我们这么快就开始了! 不,我们没有开始,我们从来没有停止! 但是,生活中依然存在这么多的但是! 这个时代,每一位女...

  • 子不语

    我愿用钢筋混凝土般的强大内心守护你一生一世。

  • 子·不语

    子曰不语,我不语。无语凝咽泪归处,是风且吟。 是身萧索,独萧索。忘穿天涯难归路,独断萧索。

  • 《子不语》

    水杉猎猎而语的时候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就像云要散了风雨就来 船要停了南语侬侬 你的眼睛亮了 情话十里不期而至 这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不语传》第七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w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