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焦虑型依恋者,“我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我经常发现,别人不愿意和我太亲密。没有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会感到不自在,但我有时担心,别人不像我珍惜他们那样珍惜我。”
我们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出现高峰和低谷,经常会有嫉妒、冲突和不满。我们可能会像母亲一样照顾、保护、支持、溺爱自己的伴侣,使他们感到窒息。
我们想要绝对的亲密关系,有了新伴侣,我们就渴望尽快搬去与他们同住,分享他们的生活。我们寻求完全的承诺和不变的情爱。便容易把伴侣理想化,当我们发现所爱的伴侣原来是不完美的,便会更加失望。
我们很容易坠入爱河,所以当一段感情结束时,我们会很受伤,无法接受这个结局;同样,如果失去了亲人,我们也会无法接受,总觉得死者还活着,或许还会认为我们在街上看到了他们。总的来说,我们对自己有消极的看法,很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
在童年期,我们容易和回避型依恋者交朋友,并且很容易成为友情关系中的受害者;长大以后,我们很可能和回避型依恋者成为伴侣。焦虑型依恋者的脆弱和情感流露,迫使回避型依恋者走出自我封闭,与之发生关系。回避型依恋者感情迟钝,能够应付焦虑型依恋者的强烈情感需求。这种关系可能不是最令人满意和快乐的,但是双方的问题可以使这种关系维系下去。
作为父母,我们过度保护孩子,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这会促进其依赖性,还会经常使孩子过于担心我们的健康。
在照顾婴儿时,我们对婴儿的恐惧表情很敏感,但会忽视其主动性或活力。对于学步期幼儿,我们表现得很焦虑,不愿意把他交给其他人照顾,孩子能感受到大人的焦虑,而这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即使孩子长大了,即将离开家,我们仍然会胡思乱想,想象出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各种可怕情况。
作为焦虑型依恋者,我们在工作中也会有很多烦恼。我们害怕丢掉工作。我们喜欢与他人合作,不喜欢单独工作,但是我们总是担心自己因表现不佳而受批评,无论这是否合理。由于容易分心,我们很难完成工作项目,在得到表扬后,我们往往会松懈。
焦虑型依恋模式的成因是父母的不一致和不可靠的抚育方式。焦虑型婴幼儿(后来会成为焦虑型依恋者)的母亲是令人困惑的。母亲通过目光接触或抚摸与孩子互动,但如果孩子试图与她说话,她并不会回答,只是转身看看,没有别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母亲不是非常投入,对自己没有热情。她显得很冷淡,很少主动搭理孩子。
在婴儿期,我们的母亲可能更愿意抱起我们,但是她这么做时没有温情,不伴有亲吻或关爱的话语。她抱孩子的动作也不协调,笨手笨脚的,会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和轻度不安。在童年期,我们如果经常长时间与母亲分离,以后就会特别黏人。
我们最害怕的是被抛弃。这导致我们黏人,但与此同时,我们表现出抗拒,在母亲回来时,不让母亲抱,我们也因为母亲之前的离开而感到愤怒,当母亲回来时,我们想要惩罚她。
焦虑型依恋者更容易精神紧张,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由于童年早期受到不一致的照顾,我们容易歇斯底里,产生过度的恐慌,甚至情绪失控。我们也更容易患恐惧症和强迫症,这可能是我们应对可怕的、不可预测的外部世界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