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你不得不看的真实

作者: 飞奔的巨猫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3:25 被阅读37次

提示:这篇文章的角度也许让你诧异!如果你可以一直看到结尾,而且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念头。可以和我联系!

上次去一个小组活动,没有化妆就出门了。走半路发现自己没化妆,开始慌,心想没化妆别的同学怎么看?会不会注意到?也许注意不到?

路上开始找超市、商店,有没有卖眼线笔、眉笔的地方。一下车直奔一家超市,居然没有眉笔,只有眼影。买了往教室去,心想也许不化妆也可以试一试?

到了教室,决定不化妆。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裸妆参加公众活动。虽然只有10几个人。心里还是有点不自在。

好像大家也没有太在意。课上了一半,问一个同学注意到我没化妆吗?她看了我半天,说好像脸色不是太好没有精神。我笑了。说没有画眼睛和眉毛。

几个月前我剪了头发,以前一直是长发,我老公说千万不要剪短。长的好看。我还是去剪了。总想变变。剪了以后非常失败。老公说老了十岁。前两天我去想再剪剪,能不能好一点。结果特别不满意,还生了一肚子气。

总之,我的头发不美,让我的心情很差。

心愿

从小一直有一个理想,成为一个美人。

总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也许某一天可以变成天鹅。

上学以后就一直坐第一排,总是长不高。而且又黄又瘦。有过很多幻想,穿上美丽的衣服,皮肤很白,个子高高的,身材婀娜。

中学以后,开始有人注意我了,上高中有人给我写纸条。虽然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但是也开始发现自己不难看。开始化妆。

一次去商场,有一个化妆师做演示,他说我眼睛特别好看,要突出,嘴就需要修饰,不要太突出。我也开始特别注意修饰眼睛。

最喜欢穿高跟鞋,可以穿10厘米的高跟鞋逛街5个小时。结婚生孩子以后,觉得个子不高也能接受了。不再穿高跟鞋。

年龄越来越大,过了40以后,越来越喜欢舒服的衣服,T恤+牛仔裤是最常穿的搭配。但每天出门不能少的是化妆。必须画眼睛和眉毛。去年开始,去健身房、买菜,不化妆就出门了。如果年轻的时候,知道我现在会这样,也许接受不了。。。

有没有美和丑

如果有美

美就是那些我们感觉美好的。丑就是我们感觉不美好的。

如果美是存在的,就是可以区分出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应该存在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

如果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就说明美丑是无法分辨的。也就没有绝对的美了。

美=经过判断后的感受

感受是主观的,经过大脑加工的

美是一种感受。

由于感受是一个非常主观,而且稍纵即逝的。不稳定,也无法统一

比如我们看到蓝天白云,会有晴朗高远的感受;

但是,如果你刚刚被领导批评,担心会被炒鱿鱼的时候,看见蓝天白云,就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看见同样的天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是由于我们的感受就经过头脑加工的。

比如我们爱上一个人,觉得她越看越美。她并没有变,我们却觉得美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头脑中在不断对这个人产生幻想,这些幻想使我们对对象有了一些不现实的假设。这些假设就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变了。

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对爱人有了很多了解,忽然觉得这个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爱,又会发现这个人变得不可爱了。

如果你发现她竟然劈腿了,你甚至一看到她就会有想呕吐的感觉。

我们对于一个人竟有了从美到丑的巨大变化,是因为我们并不是在单纯用眼睛看这个人,我们还会去用头脑加工眼前的形象。

你看一副画,本来觉得普通,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名家作品,你会忽然发现这幅画的确好。这就是我们大脑在加工我们看到的东西。

由于美的感受是主观的,所以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产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明星,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丑。

我们的美感,是对象在我们心里产生的感受。

脑加工过程

A是一个事物,B是我们看到A以后的感受。每个人看到A之后,产生的B都不同。

C是感官,比如一个盲人,他没有视觉,他的美是听觉、触觉产生的。会和视觉美的判断标准更不同。这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系统不同,造成人的差异。

D是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思维加工过程。因为C与D不同,每个人 产生的B都不同。

D的判断过程非常复杂。

判断标准(自我标准/社会标准)

如果我问你,谁最帅?你一下子可能说不出来。因为标准这么多,不能有一个唯一答案。

而显然,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美的统一标准。就说明判断美的标准是非常多样的。

准是叠加的。

每个人一次判断可能有几百个标准在参与。

我们看选美比赛,会发现,比赛有很多环节,比如泳装,走秀,才艺,智力和职业素质等。为什么呢。就是通过不同的环节来进行综合的判断。

我们看一个人美不美,的确需要考虑姿态、谈吐、身材还有素质。

选美比赛各个评委的打分都不同,这就是我们审美的差异的表现。

我们头脑中的标准太多,一下子做一个判断的时候,会很难。

这些标准可能有无数个,比如:舒服、秀气、自然、清新、简单、年轻、酷、文艺、优雅、端庄、沉稳、热情、爱笑、性感、活跃、眼睛有神、鼻子高、嘴唇薄、高、腿长。。。。。。

人的经历越丰富,标准越高。比如大龄单身人士,不容易找对象,是因为他们的标准越来越多。

这些标准是:社会/环境的标准+个人的标准

社会标准

比如在偏远的农村,对于服装/气质方面的要求就和大城市不同。这就是不同的社会/环境标准。越是大城市,标准越高。

记得10年前第一次去英国,对那里女人的服装精致,有很深的印象。日本女人的化妆也非常精致。

越是社会阶层高标准越高。

准包括记忆/知识/想象

记忆:

一个人的脸,让我想到一个以前帮助过我的人,这个刚刚看到的人,就让我产生亲切感。

我以前的男友很体贴,我就希望新男友也体贴

我爸爸做事认真,我就希望以后老公也是认真的人

别人曾经说我眼睛漂亮,我就对眼睛更在意

知识:

我认为会做饭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公。一个会做饭的男人,就让我有亲切感。

我认为帅的男人靠不住,帅的男人就会跟】给我不安全感

我认为化妆可以修饰自己,就开始化妆。

想象:

我读过的小说,里面描绘的男主角,既浪漫,又努力,还体贴。我就想象有这样的男人,把这样的想象的男人作为一种标准。

别人说我好看,我就开始想象自己真的好看。

想象是一个非常虚幻的部分。我们的标准中有大量的想象的成分。比如构建一个完美的自己。

记忆+知识+想象,构成了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一大堆标准。

我的标准

最近去按摩,师父说我的腰部、大腿肌肉不够,需要加强。后背有点驼,需要修正。我发现自己的标准就是这样不断增加起来的。一个人说我哪里不好,我就希望去改善。

前一阵因为有白头发,发型师建议我染头发,本来不打算染的,也染了。别人说的我很容易认同。本来慢慢接受白头发了,又开始掩盖。

一次次,一个个标准就这样增加起来。

我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不断地改变、修正自己。

上个月去美容院,她们说我脸发黄。本来是实情,我听了就不高兴,还是不喜欢听到自己变丑的话。

准是自相矛盾的

越来越多的判断标准。这些标准之间是冲突的。

我觉得眼睛有神就是美。眼睛没有神,就不美。我如果眼睛不化眼线,就感觉没有精神。

同时我又觉得自然就是美,修饰的就是人工的,是假的。

所以我对于化妆是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的。

对于一个男人,我希望他做事认真,同时对我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两个标准就不一致。

我希望他帅,但不花心。

我希望他不花心,但浪漫

我希望他努力工作,又有时间照顾家

我希望他有主见,同时听我的

。。。。

大脑每分钟会产生400多个念头。这些念头大部分是不受控制的。

非常杂乱无序。

每一个念头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判断。

准的强化

我们接受的标准,是慢慢在生活中体验的。

比如自己什么地方美,什么地方需要修饰。我一直并不觉得自己的眼睛好看,直到有一个男生说我的眼睛特别勾人。

我才开始发现原来我的眼睛好看。

这个逻辑很有意思。A说我的眼睛好看,我就开始在生活中寻找证据。我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眼睛挺好看。

从大学以后开始化妆,那时候时兴纹眼线,我就纹了一个。现在看那时候弄得很难看,那时候觉得还不错。

化妆是一个会越来越增加的过程。如果不化妆会很不适应。

这就是我现在不化妆出去难受的原因。

如果我一直不化妆,也就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这里面发现,别人的评价是我判断自己的标准。所以我这么看重别人的评价。

注意,这个过程中,我因为别人的评价,而不断强化自己眼睛漂亮这个判断。如果这个人说的就是假话,那我的所有依据都坍塌了。

我对于自己外貌的判断,绝大部分都是根据他人的评价而来的。

他人的评价真实吗?

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是一位前谷歌据科学家和专栏作家。他的研究发现,世界充满了谎言,人类或出于善意或出于恶意,无时无刻不在说谎。

作者通过海量的数据,证明了一件事。每个人都在说谎

人们往往在一个地方放下戒备、吐露心声,那就是互联网。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停留、每一次关闭……在线生成了大量的数据,暴露着你的真实想法、欲望、恐惧和职业,而海量的数据形成的真实而庞大的数据宝库会总结出意想不到的结论和趋势。

科学家的思维和我们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因果思。我们会相信知识。比如适量饮酒有利健康。一些有利健康的证据。而科学家会用实验去证明。做一个随机对照组实验,经过饮酒与不饮酒的对比,用实验数据证明到底有没有饮酒有利健康这个结论。 人人都说谎,这个结论也是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的。

在区分美丑呢?

我。

美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自我,美的本质是欲望,是想获取或者已失去。

当你想获取的时候,那个事物就是美的,它让你感觉需要,让你希望靠近,让你好奇和想了解,让你有渴望,有冲动,有接近的欲望。

女人的美,也许是一种性的吸引力,也许是身上一种气质就会有自然的吸引力。

当一个人让你有探索和了解的欲望的时候,它就有了一种美。

好奇是因为不了解,好奇是因为想去了解,

 已失去

如果你失去了一份工作,你会想找回来,如果你失去了尊严,你想不断去重新获得,如果你失去了财产,你就会拼命地努力赢回。如果你失去了爱情,你就会痛苦不堪,想方设法地弥补和追回。

一种远离的事物,会让我们产生美感。

一个离去的爱人,一段消逝的时光,一个即将远去的孩子。

我们因为失去,而眷恋过去的美好。

分离焦虑是人的本能反应,我们害怕失去,害怕距离,害怕孤独。

我们希望获得更多,我们害怕失去。欲望是人的巨大推动力,让人行动。美可以激发行动力。美是我们追求的激情。

美之所以捉摸不定,是因为我们一旦拥有,就会失去最开始的美感。只有当失去的时候,这种美才会重新出现。

美是一种永远无法获得的,因为我们一旦获得,它就会消逝。

因为美与欲望相关,欲望就是让我们一旦获得就会失去兴趣。

欲望使人失去自由。被一个事物所牵引,为了获得而编织理想,失去自我。而去努力。

较与价值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

我们的美,都是比较出来的。

同事、朋友如果很漂亮,自己会被比下去,显得暗淡无光。自己太漂亮,也会让周围的人有压力。由于别人美的对比,让自己变丑。不希望别人美。

别人美=自己丑=不希望别人美

本来人和人有长相的差异,并没有哪个美哪个丑的定义,我们添加这些定义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获得价值。

价值让人产生追求的欲望。我们追求美,就会讨厌丑。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的喜欢和讨厌让人对美有了过多的加工。

建立标准—产生价值—产生欲望—追求—失落

欲望的特点是不断增高,我们会对追求产生无限的想象、建立一个有一个理想。

人类就是这样创造价值的。

比如金钱,以前的人类是物物交换的,这种交换产生了价值。然后人类创造出货币,来进行交换。

美成为价值以后,也可以进行交换。这就是人重视美的原因。

人使美成为一种资源

人类通过比较,给美创造了价值。使之成为资源。

占有资源,占有先机。希望自己在竞争中取胜。

美是一种竞争优势。

美是一种武器。

美是一种杀伤力。

因为美,可以得到更多的照顾。这里面更多的是指相互的利用。比如一个男人想占便宜,如果女人给他机会,她就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好处。

因为自己美,而骄傲,自鸣得意,颐指气使。一般美人都有一些毛病。比如傲慢、不尊重别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重要。

其实不需要是美人,就是一般觉得自己漂亮的女人特别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让周围的人不爽。

让人趋之若鹜。

明星整形的现象非常普遍,原因是大家都觉得以为一朝变美,所有的尊重、利益都来了。

我看明星,更喜欢自然的,表演好可以演的自然的。她好不好看并没有那么重要。

是他们过度看重自己的美了。而且歪曲了美的本质。

美化

在没有获得之前,事物往往被美化,来增加价值感。

欲望使人的内心产生渴求,渴求使我们美化那个没有得到的事物。

你如果想买一件衣服,正好没货了,你会更喜欢这件衣服。因为你不能马上得到。

如果来货了,你拿到这件衣服,它的价值就会降低,因为你已经拥有。很多女人有购买欲,买的很多衣服都没有穿过。这个心理似乎她们自己也不能理解。但这个习惯会不断重复。就是去获取,然后就失去兴趣了。

美化是一种想象。我们想象的越多,得到的时候的失望越多。

如果结婚之前,对对方充满各种想象,结婚以后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越来这个人既不浪漫、还邋遢、懒。。。。就会失望、痛苦。

我们对于他人的认可有着巨大的渴望。别人的认可在我们的内心就是最美的。我们一辈子都在关注别人怎么看我。

我非常看重带给他人的感受。别人喜不喜欢我的样子。喜欢我,就有存在感。不喜欢就失落。

我渴望自己存在。被重视、被喜欢。

为了获得重视,就会去美化自己。比如化妆、说谎。

逻辑错误

我们的判断标准中,有很多是不成立的。但我们就接受下来。

美更有面子

我认为我漂亮更容易让别人喜欢。我的样子好看就会被尊重,有面子。

我很看重尊严、面子。

我老公就不在意自己的外表。他随便穿一件破衣服就可以出门了。如果他送我上班,会遇到同事,我就会看他穿的衣服能不能见人。

我一向觉得老公样子不好看,我很少把他介绍给同事朋友,觉得没面子。

不好看=不被喜欢=没有面子

我把好看等同于被喜欢,等同于有面子。这是我自己偷换概念。

美可以得到重

如果我丑了,没有美貌了。就会被别人忘记和忽视。

我希望被人关注,如果漂亮,就可以得到认可和关注。

我被丑等同于不被喜欢,被忽视。

些逻辑对吗?

我认为化妆、发型变美了,就可以让人更重视我、尊重我、喜欢我。这里逻辑对吗?

是不是丑就得不到尊重、喜欢?

尊重、喜欢和美丑好像并没有正相关。

看看那些备受瞩目的富翁,他们得到尊重是因为财富。显然这些富翁都不帅。基本都是普普通通的长相。

社会规则中,财富比美貌更容易得到尊重。

因为财富可以得到利益。

尊重与非常利益相关。如果可以得到利益,就尊重。比如下级对上级,对客户。为什么人一走茶就凉。是因为利益关系没有了。

唯一可以有利益关系与美丑相关的就是性。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貌美的女孩和男孩,比较有机会晋升。

而我想要化妆修饰自己,并不是想得到性的关注。所以我修饰自己的意义何在?

女性朋友

我怎么看待我的女性朋友的外貌呢?

她是不是越美越好?好像不是。我觉得她如果不漂亮我反而觉得舒服。

她是不是越漂亮就越得到我的重视、尊重呢?并不是。

如果我的女朋友没有化妆,我也不会很在意。

我更在意她们是不是关注了我,和我有共鸣,可以聊得来等等。

我对于女性朋友的尊重,来自于她做了什么事,她给我的感觉。

如果她做的事情让我觉得可以信任。我就会喜欢。如果她给我亲切感,对我很有兴趣,我就开心。

我对他们的尊重、重视和喜欢,与化妆无关。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很不注重外表,从来不化妆,衣服也是乱七八糟的,有时候身上还有一股味道,但是她很喜欢我,总是和我聊天,我就很开心。也会重视她。

她重视我,我就重视她。她尊重我,我就尊重她,她喜欢我,我就喜欢她。这个相互的更重要。

我喜欢那些肯定我的,让我舒服的人。不喜欢那些让我感觉不舒服,被

男人

对于男人呢?他是不是越帅越好?不要太丑就好。我不喜欢看上去非常丑陋的男人。但能接受就可以。如果很帅当然更好。

这里面有几个不同的原则:

·     看起来舒服:不讨厌就行。一般人就可以。不可能周围都是帅哥,退而求其次。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没必要去要求别人好看。如果是一个老师、朋友,看着舒服就行。

·     帅—养眼:为了可以赏心悦目。人总是希望赏心悦目。从这个角度,打扮一下,未尝不可。只有不太累就行。

我尊重、重视和喜欢男同事、朋友,和他的外貌不是最相关,我也不找对象。

我会尊重、重视那些更尊重、重视我的男人。那些愿意接近我的人。

我不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自我感觉很好的人。

吸引

无论是男人女人,我们更容易被一些人吸引,而与一些人是排斥的。

第一次见面,我们就会有喜欢某些人,不喜欢某些人的感受。

在男女交往中这个是最明显的,也就是男女之间存在的性吸引,是没有逻辑和原因的。这种吸引会驱使人相互接近。这些性吸引不完全和外貌相关,是身体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感官体会到。不是理性的过程。

对于同性的朋友,我们喜欢不喜欢,也和这样的吸引类似,有一些身体信号,让我们去靠近和远离一些人。我发现这个与星座有关,和我相同或者都是水象星座的人,会更容易相互吸引,相互喜欢。

这个吸引与化不化妆、发型没有关系,和漂不漂亮没有关系。

你在别人心目中有多重要

除了父母、老公、孩子。你在别人那里根本不重要。

人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并不会这么关注我。

昨天刚刚结束一个项目,大家电话告别。今天的感受就是,人一走茶就凉,没有什么关系了,大家的所谓爱、关系、关心,都是靠不住的。大家如果相互可以有利益,可以有帮助,有需要,她会找你。不然的话,跟你一点关系没有。

你好不好看,真的没那么重要。你再好看,别人也不会更重视你,你再难看,你有利益,他们也会贴着你。

自我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在别人那里很重要。所以就拼命地修正自己,来得到更多的关注。

自我的特性=求关注

好看也是一种让自己变得重要的手段。

根据分析,美不美和尊重、信任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别人压根儿不在乎你什么样子。

我们会混淆美=吸引力。其实吸引力不等于外在美。吸引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个美可以代替的。

觉得自己美,在别人心目中重要,只是一个自我的幻想而已。那些很快会烟消云散。

美与丑的对立统一

类的逻辑-接受一面,而排斥另外一面

人因为欲望,而创造了美。也就产生了丑。

美是一种欲望的写照。

创造美这个概念,是为了追求美,是去获得。我们更认可获得,而不认可失去。就是我们只接受美而不接受丑。

立统一

没有丑,就没有美。美是通过丑来衬托的。

没有美也就没有丑。丑是和美的对立。

美丑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标准。

美丑的概念是我们头脑创造的。

对于丑的人来说,Ta老婆老公比Ta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赏心悦目、吸引力、更多的面子,心理有种美滋滋的占便宜的感觉。同时Ta的另一半在这方面就吃亏了。一个得到,一个失去。

因为美,而骄傲,心理优势导致了优越感,就更有主动权。

因为丑,而自卑,心理劣势导致了臣服感,就相对被动。

就好比水总是往地处流,出于不利地位的,总是可以得到同情和照顾。

美=优越感=更有主动权

丑=劣势=更容易臣服

有句古话,丑妻近地家中宝。丑妻让人放心。

如果我老公样子不好看,我就觉得比较放心。不容易搞小三。因为他长得不好看,我会有一种优越感。在家里更有话语权。

对于老公的丑,接受了以后就不那么较劲了。

丑,从主观角度,是一个不好的事,不赏心悦目。

也因为丑,而有了美。

我老公眼里我就是美的。他总是很欣赏我。让我很开心。

平衡

夫妻如果不是旗鼓相当,总有一个美一个丑。美的就觉得自己这方面吃亏了。但是其他方面还占便宜呢。比如老公虽然丑,但对家里经济贡献大,因为觉得自己不如我,就处处让着我。因为这种平衡,我才能接受丑。

诸葛亮娶黄硕,因为她有才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懂战术,家里打理的很好,没有一点大小姐脾气。

邓颖超是经营爱情的高手。她知道丈夫魅力强大,就像斯诺说的那样,‘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也就容易不自主地招蜂引蝶,她就不断吃一点小醋,这恰恰是夫妻生活的粘合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原副馆长李爱华说。

邓颖超因为知道自己并不占优势,而且是弱势,所以就更加宽容,接受现实。

“周总理喜欢跳舞,在延安工作时,就经常和女孩子跳。自己的老公和别的女孩跳舞,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接受。在延安时期,就有一位夫人看到丈夫跟别的人女人跳舞,扇了丈夫一巴掌。但邓颖超就能接受。她和周总理都是从‘五四运动’中走过来的,思想开放。周总理后来在一首曲子中和好几位女性跳,即和一个人跳一个小节,让大家知道,他不是为了接近某位女性而专门和她跳舞。”廖心文说。

人总是希望得到和付出是平衡的。如果得到的特别多,比如老公很帅,像周恩来这样,又特别有成就,邓颖超一定会有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会使付出更多来进行弥补。同时因为自己得到的多,也就更容易接受对方的缺点。

丑妻,丑夫,就要接受自己的弱势,去包容丈夫或者妻子对于别人的吸引力。

同时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来弥补自己外貌上的不足。

在我的结婚对象的要求里,最重要的是脾气好、对我好,其次是经济条件可以接受,再其次才是外表。所以我对于外表的包容度是比较高的。由于我的初恋和后来男朋友的经历,对于外表帅的男生,缺乏安全感。感觉Hold不住这样的男人。我也不希望在婚姻中忍气吞声。如果给我一个像诸葛亮、周恩来这样的男人,估计我也没法做到俯首称臣。

也许和周恩来、诸葛亮一样,我希望在家庭里面占据主要地位,以我为主。

美是变化的

年老色衰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对自己的外貌越来越能接受了。

因为之前给了自己太多的颜值方面的虚拟和美化,当面对现实的时候,是不堪一击的。

越美,当终于要面对颜值不再的悲伤和失落也越多。得到也终将失去。得到越多,失去越痛。

我虽然不是什么美人,但对于越来越丑也是有点不能接受。不接受的时候就想用化妆、发型来弥补。

自己已经习惯于之前的状态,当变差的时候,落差首先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会感觉自己不再年轻,周围的年轻女孩子越来越突出,自己变成绿叶。这时候会嫉妒、羡慕,酸。

接受现实

当放下那些标准的时候,人就开始接受现实。

小时候就想让自己变漂亮,拼命减肥。90斤还觉得胖。

现在多少斤已经不关心了。几乎不称体重。

我女儿每天都要看自己的体重,而且不许我看。

前两天看到自己10年前的照片,的确比现在年轻,好看。但是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基本接受了自己变丑的事实。

以前认为自己美的那些假象,慢慢在生活中被一次次打击除去了。

穿衣服也越来越随意。差不多就行。以前会很认真地选择穿什么。现在基本都是临出门找一件穿就是。

以前记得看到很注重装扮的老年人,都会羡慕她们生活很有品味。现在反而觉得太装。累得哼。

人的美貌就好比一个抛物线,年轻时候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滑,到年老的时候就接近0。再美貌的人,到了80、90岁的时候也是满脸皱纹,皮肤松弛,腿脚不便。无一例外。老年人颜值就都接近了。

人在人生后半程,如果还去不断要求自己更美更优雅,就是一种自我折磨。

郑裕玲当年TVB的当家花旦,年纪大了以后拼命整容,可想而知内心的煎熬。

人不能接受自己变老,就会去做一些阻止变老的动作,健身、美容、打扮、整形。自然规律就是,人终将变老,然后慢慢消亡。这就是自然。

跟大自然做对,是很难的。

结论:其实并没有美和丑

本来世界没有美。大自然、花草、动物,各有各的存在,没有什么评价体系。人类在建立评价体系,用选美、比较、选拔,建立各种美的标准。

这样的标准纷繁复杂,眼花缭乱。都是人类的产物。我们跟随社会的标准,由于经历去建立这些标准。

这些都不是真实,而是大脑创造出来的。

人类创造的评价体系有各种各样。除了美丑,还有道德、文化、成功、优秀,等等等等。

由于标准非常复杂而且一个套一个,我们自己也分辨不清,搞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标准。

我从小逐渐建立起要更美的标准和信念。现在发现它完全是迎合社会,迎合他人的产物。我盲目地相信他人对我的评价,而且不断修正自己,去取悦别人,来获得想要的尊重和喜欢。但尊重和喜欢,是无法获得的。

社会的标准是混乱的,我搞不清楚自己的标准,就无法去真正了解自我。

我在被社会的洪流推动的同时,希望能清醒过来,逆流而上。

我逆流而上的动力是,我开始逐渐看到自我的面目

验证:

进一步在生活中去发现我存在的美的标准。看看这些标准是否存在。

相关文章

  • 美——你不得不看的真实

    提示:这篇文章的角度也许让你诧异!如果你可以一直看到结尾,而且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念头。可以和我联系! 上次去一个小...

  • 不得不看的真实

    感觉自己找到这份工作的最大好处,是自己有许多缺点都被放大了,有许多需求渴望也被放大了……不得不去面对这些真实。 昨...

  • 山城夜景——你不得不看的美

    重庆是一个美女迷人,美食众多的城市,它的夜景很平静 最后来点吃的

  • 唯有真实,才最美

    真实的我,容不得半点掺假;掺假的你,半点也不讨人欢喜。 我还是喜欢纯真、真实的你,虽然那时的你没有现在的你这么“美...

  • 人一定别忘记思考

    有些美剧,有些英剧,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编剧,和电视台的眼光。例如我今天要推荐的,你可以不看,但是里面的东西真的值...

  • 不得不看的英剧--《真实的人类》

    内含少量剧透,请放心食用。 找到这部剧很容易,评分高,题材特别,讨论机器人权益以及和人类关系的剧,总是吸引我们去看...

  • 论生活的标准

    生活的现实随着岁月和真相一次一次的逼迫在眼前,让你不得不看清事实的真相和真实的自己。诚然你也可以知道真相然后无动于...

  • 你不得不看的故事

    据说这是2018年最有价值的故事: 《转弯》 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 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

  • 【激励你】不得不看😘

    该工作的时候好好努力, 该玩的时候就好好尽兴, 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会欣赏, 看到落魄潦倒的也不鄙视, 这就是所谓...

  • 美?

    我美吗?美吗?――题记 文/雪锋 再也不看花 再也不看草 不! 我只是想问问你 花美还是草美? 还是我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你不得不看的真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bzy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