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阅读、摘抄、随笔——我认为的最有效的语文作业。
今天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认真阅读了所有人写的随笔。发现了两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一个孩子,整篇文章都在证明“写随笔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相反会拉低考场作文分数。”
他觉得,老师说的,随笔就是有感而发,随意地抒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如果经常写,甚至每天写,那么“随意”便成了习惯,那么,等到了考场,看到作文题目,很有可能就会按照习惯“随意”抒写。“随意”写的怎么可能得到好分数呢?所以,不建议写随笔,应该好好写作文。
我在办公室里,向同事们陈述了这个孩子的观点。同事们一致认为,这是酸葡萄表现。
我也这样认为。因为五一之前,我给班内坚持每天写随笔,写了一百多篇,写完一本本子的同学,每人发了一本让人艳羡的日记本和一本看上去挺精致的书。或许,这孩子内心是挣扎的。一方面羡慕别人的成就和收获,一方面又不愿承认自己的懒惰和失落。于是,努力在脑海里搜寻“可以不写”的理由,用这样的理由努力说服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原因吗?我又无法肯定。但我觉得,他这样写随笔,也是最最真实的表达,并不是无理取闹。
另一个孩子的随笔,是不堪入目的。因为他的字弯弯扭扭,涂涂画画,要辨认非常吃力。数量上还要偷工减料,别人写一面,他只写三分之一面。说真的,每每批到这样的随笔,我都是耐着性子写个“阅”了事。揪着他要数量要质量,不是没做过,但每一次都徒劳无功。他总是用无辜又无奈的神情默默对抗,永远没有解决的时候。每次批他的作业,我总是皱着眉头不断说服自己:算了吧!就算他完成吧!放过他,也放过自己!
就今天,我花了很长的时间,辨认他的字,阅读他的文章。不长的文章全在控诉老师,控诉我。
教了那么多年的书,这样赤裸裸地控诉我,甚至用一些很恶劣的词语形容我的,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我很感兴趣。
他说,好多节语文课,我都让他做一些基础类的默写,不让好好坐着听课,曾经他很喜欢听课的。
的确,期中考试前一段时间,课堂以评讲练习为主。班里有好几个孩子回家做的练习全是乱涂乱画,当然包括这个孩子。连最最基础的默写名句、词语,也几乎全错。作业完不成,默写来不及订正。最关键的是,课堂上要么像尊泥菩萨,一动不动,要么像睡神光临,东倒西歪。本着多多少少要有所得的理念,让这几个孩子在我评讲他们没做且不会听的习题的时候,抓紧时间订正好默写,掌握好最最基本的知识。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会以此控诉我。并把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到我不让他上复习课的上面。
我并不生气,我好好反思了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知道让他听课的效果就是零。
那么,这个孩子他自己清楚自己的“控诉”是无理的吗?也许,这是发自他肺腑的真心话,也许,在他看来,他成绩不理想的确是由我不让他听习题课造成的。也许,他觉得,只要他听了,就能考及格了呢。我相信,他也不是无理取闹。
由此,我又想起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很多不明真相的“我觉得”,不知所以的“我认为”,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特别复杂,让人身心俱累。
我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虚幻的”,我们常常从现实生活中抓取只鳞片甲,然后按照已有的认知,或臆想的可能,把这些只鳞片甲加工成“结果”。所以,每一个人看同一件事物,其“结果”千差万别。
也许,我对这两个孩子的评价,也并不是真相。真相到底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