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过去很久了,想起来,仍然很伤心。
2月8日下午,去“借”人和我一起拍杂志封面照,结果,额外“借”到这件事——
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在京城生活的普通一员。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比女儿大三岁,出生时都一样正常,健康。在近郊租住两室一厅,有点拥挤,不乏温馨。
京城居,大不易。当女儿两岁时,妈妈就把女儿送回了老家,请婆婆帮忙带一阵。
当然,年幼的女儿很难接受与妈妈分离,妈妈离开的时候,女儿一直哭,大声哭,哭得伤心。
当然,为了生活打拼的年轻妈妈,还是狠狠心,走了。头也没回。
为了让女儿尽快适应老家的生活,不要过于牵挂自己,在一年时间里,妈妈和婆婆有联系,但没有和女儿直接联系过。
一年后,妈妈回到老家看女儿,发现:女儿不说话了。
婆婆介绍说:妈妈离开的那天,女儿一直哭,一直哭,哭到最后,然后,再也没有和人说过话。
就这样,在2月8日那天,我看见了这个让我伤心的女儿——能哭会笑,也听得懂,就是不再说话、对任何人都不再说话的小姑娘。
小姑娘已经6岁,即将上小学。
小姑娘的一生,刚刚开始。
回来的车上,想到小姑娘笑嘻嘻的脸,险些流泪了:小姑娘的一生呢?
如果,妈妈在计划这场分别的时候,留出足够时间,帮助女儿熟悉全新的环境……
如果,妈妈在离别时,耐心和女儿沟通交流,舒缓女儿的情绪……
如果,妈妈在这一年中,能够抽时间回家看一看,及时拉扯迷失在心灵黑洞中的女儿……
甚至,如果妈妈能在这一年中,用电话和女儿交流——我猜,妈妈当时心里应该想是:只有两岁的孩子,电话里说不出什么吧。
任何一个如果的发生,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并不责怪这位妈妈。我相信,如果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位妈妈就算拼上自己累死,也会把女儿一直带着身边。
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活而奔波、而挣扎的人们,只知道满怀爱,却不知道正确的方式、有效的方法去表达。
智慧爱。
外部,信息时代改变飞快,内部,中国的转型特别剧烈,身处其中的父母,智慧比爱更重要——因为,爱是父母的初心,近乎本能,智慧才是方法,需要不断学习。
这位可怜的妈妈,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它极端地阐述了陪伴的重要意义。简单说:陪伴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陪伴是家庭教育里,根本中的根本。
父母们务必注意:陪伴,绝不是指你和我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陪伴,准确来说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共同的精神生活。
所以,并非住在一起,就叫陪伴。有许多父母双双和孩子住在一起,其实缺乏精神沟通,只有肉体的陪伴,当孩子一天天长大,肉体的依附关系越来越少,最后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所以,也并非与孩子相隔两地,就注定了亲子关系恶劣。事在人为。
下面的三招,对分隔两地的父母有效,对平时太忙的父母,同样可以借鉴为有效陪伴:
第一招:亲子异地共读
1、对于刚刚开始共读、孩子年龄小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这三类人来说,图画书是最好的选择。
图多,字少,故事精炼,意蕴悠远。
给孩子买书,让孩子读纸质书,孩子可以由家中大人带领着,读故事。
父母自己有钱就买买书,没钱就上网搜索一下,了解大概就可以了。
2、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就可以读整本的童书——注意,是童书,专门为儿童写的书。
同样的,孩子应该拥有自己的纸质书。
父母想买书就买,不想买就网上搜索电子版,浏览一下即可;如果实在没有阅读习惯,就搜索关于这本书的读者评论(一般都很短的,比书短多了),看几篇。
提醒:
读完之后,要在电话中进行讨论。
讨论时,多提问,少给确定的答案;自己可以少说,鼓励孩子多说;反对的意见、不同的想法尽量少说,赞美和鼓励孩子的话尽量多说;应该用书中的正面形象比喻孩子,鼓励孩子。
第二招:异地影视课
1、如果有条件,比如家里有电脑、有人懂操作,可以播放合适的影片,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电影,在两地共同观看。(推荐《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一书。各网上书店有售。)
2、如果不具备条件,就选择一个电视节目。父母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和孩子约定一起观看。
提醒:
同样的,看完之后,要在电话中进行讨论。
讨论时,多提问,少给确定的答案;自己可以少说,鼓励孩子多说;反对的意见、不同的想法尽量少说,赞美和鼓励孩子的话尽量多说;应该用影视中的正面形象比喻孩子,鼓励孩子。
如果买了《36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一书,是参考该书选择观赏的电影,就务必把书中电影后提出的问题,逐一和孩子讨论,讨论的时间越长越好。
第三招:电话新闻联播
做法是父母和孩子做个约定,在每次通电话之前,先想好几件事,在电话中讲给对方听。
有两个原则:
1、选择事件的唯一标准,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和自己有关,也可以和自己无关。
2、对方所讲的事,可以互相交流意见,但父母孩子彼此之间,绝不进行负面评价。
简单说:父母和孩子,都做好听众。
这三种方法,都是简单有效的精神交流方法。
亲爱的父母们,请注意:
如果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吃不饱饭的日子,那么问候“你吃饭了吗?吃饱了吗?吃得好不好”就是最大的爱意。问的人充满爱,听的人也会感受到爱。
时代发展到今天,别说是孩子面对父母,就算是你,每天出现一位大明星,微笑着问你:“你吃饭了吗?吃饱了吗?吃得好不好?”你会觉得大明星对你充满爱意吗???
孩子接受教育,其实就是使心灵、使精神,得到成长。
家庭教育,是心灵世界,是精神生活。
如今,我们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已经走上了吃健康、穿美丽的物质生活提升之路。
此时此刻,哪些父母懂得了重视精神生活,学会了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才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父母。
好父母才是家庭中的最大财富!
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了懂得营造丰富精神生活的父母,哪怕家庭经济环境不见得特别丰裕,孩子的人生之路,也必然比他人走得快,走得稳,走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