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读: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钱先生的解释是:先生说:“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
我感觉钱先生又比我进了一步,我的理解是仁者可以理解自己的好恶,然后用足够的智慧去处理自己的好恶,钱先生则直接说,仁者可以真心的喜好人,也能真心去厌恶人。我觉得直接告诉他人,自己喜欢谁,讨厌谁需要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后续可能的一切问题,因而,我们在表达自己的喜好时,常常会瞻前顾后,不敢明言,而一个可以明确表达自己喜好的人,要不是不懂如何委婉的说,要不是不屑去懂得如何委婉的说,所以,他们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稳定的内核,不为此内耗。喔想我对于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解释了。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里恶作为惡的简化字,异体字“恶”源于草书。
本义为罪过、罪恶,读作è。《说文》:‘惡,过也。”“恶”字之所以从“亚”为声,或可从其形象求得解释。“亚”本像墓葬形,,尤指墓葬的四角,故其义含恶象。《说文》:“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说字形不确,说二义(形象丑陋,次第较后)有理。故“恶”从“亚”声,或不仅取其音近,亦兼取其义通。《书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也指恶人、坏人;由罪恶引申为凶狠、凶猛、凶暴、凶险.厉害等义;又引申为坏.不好、粗劣,再引申为丑陋。由本义引申为讨厌、憎恨,读作wū,引申为畏惧、害怕、得罪、中伤、忌讳等义。又读作wù,用作疑问代词或叹词。又读作ě,用于“恶心”一词。
这里我理解是:一个人如果励志成为一个仁爱的人,那么这个仁就不会真正的厌恶人了。结合前面内容来理解,仁者之所以会讨厌人,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人的某一些部分,比如,仁者爱人,但不会喜欢无条件爱人,牺牲自我的圣母。仁者恶人,但不会因为他厌恶的点来否这个人的全部价值。他只会告诉你,我不喜欢你的某些行为,思想或特点,我不喜欢,但不代表你一无是处。
我觉得这是非常厉害的课题分离啊!以完整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不设限,不委屈,这需要多么大的智慧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