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但更有力量的是认识、创造、管理金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学习才能习得。
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强调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的时候,都忽略了对孩子在财商方面的引导。
究其根源,一是因为现阶段很多的父母包括老师都从没接受过财商方面的专业训练,本身就欠缺认知和驾驭金钱的能力,“自己没有的东西无法给予别人”,如此,自然也就无法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金钱、财务观念;二是因为整个大环境下,“素质教育”的理论框架还不完全成熟,德智体美劳之外,“财商”“幸福”等贯穿人生始终的重大课题,尚不能完全纳入整个“素质教育”的大框架里面,所以,一些机构和专业人士虽然对培养孩子财商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并积极付诸实践,但目前“财商教育”毕竟属于小众事物,还没有普及到更多的孩子。
那么,那些高瞻远瞩的服务,如果想要为孩子提供财商方面的启蒙教育,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量入为出
“一定要量入为出”,这是作者在整本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理智地花钱,按照一定的频率存钱”,“要做有纪律的储蓄者、保守的消费者”。反观当今社会,除房贷外,消费贷、信用贷、借呗、花呗、白条等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贷款,无不诱惑着人们提前消费。“月光族”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信用卡透支”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校园贷”虽被无数人诟病,却依然是一种现实的存在。
这种环境下,入不敷出成为常态,让人们反其道而行之把钱存起来,似乎格格不入。但是,如果能够认清“提前消费”的本质,是提前支付了未来的钱来享受当前的奢华生活,如果能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几十年后的退休养老生活,那么,现在提倡“量入为出”“先储蓄,再消费”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
有报告指出,小孩子3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理解一些财务的概念,例如货币的面值、交换和选择,而孩子的财务习惯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逐步形成。所以,关于“储蓄”的观点,越早教给孩子越好。相比于成人的按一定比例计算的量化储蓄方法,国外有父母给孩子制定了一套更为直观的方法——三个储蓄罐法:
消费罐——用来储存买零食和小玩意的钱;
存钱罐——用来储蓄买比较贵的东西的钱,或者是存到银行的钱;
分享罐——用于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或者是买礼物送人的钱。
据网络上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位在校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零花钱,瞒着父母把只写有自己的名字的购入价为300万但目前市值为550万的房子以320万出售后,居然还以为自己赚了20万。
这个真实的案例中,如果这个大学生在他过往的任何一个阶段,曾接受过关于成本、价差等基础概念,就不会犯这样的计算错误;如果他从小被灌输过关于储蓄、支出等正确的财务观念,就会知道更多的关于赚零花钱的方法,也就不会在仅仅需要更多零花钱的时候只想到去出售一套房产。
(二)提前规划
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让其提前考虑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显得有些可笑。但如果看完下列两组消息并懂得其背后的意义,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笑话。
(1) 联合国2017年预测数据推算,至2040年,我国15-59岁人口比例将降至56%,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增至30%。
(2)根据2018年出生人口推算,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大概在1.46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生1.46个小孩,远远不到2.1左右的更替水平。2019年初,恒大研究院和国家社科院,先后发布了《中国生育报告2019》和《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两份报告一致认为中国人口将于2029-2030年前后见顶,之后开始进入持续负增长。
(3)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流动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省份的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依托于各级财政补贴的程度也在逐年扩大。2015-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而财政用于社会保险的补贴增长64%。2018年社保基金的财政补贴达1.68万亿,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的7.6%,而根据2019年的预算草案,这一比例已升至8.3%。
(4)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80后很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注: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
将以上信息放在一起比对的结果,简短来说,未来社会,需要领养老金的老年人多了,而提供养老金资金来源的年轻人少了,这样就导致了养老金的巨大缺口——未来社会,如果指望退休后靠养老金生活,大概率是指靠不上了。同样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日本社会老龄化位居世界第一,这个问题甚至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之为“国难”。
可见,养老规划是任何一个学习理财的人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而直面这个问题的意义,正如《蓝筹孩子》所说,就在于,如果想要确保在不工作的时候(包括老了的时候)有足够的钱维持体面的生活,就要在能工作的时候为之做好相应的规划,比如养老型投资、养老型保险等;或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量入为出,定期储蓄养老资金并坚持下去以供未来生活所需。
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始存钱,早做打算,这两件事多早都不算早。
(三)相信复利
关于复利,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老故事:
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国王觉得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整个国家的麦子给这位大臣都不够……
据说连爱因斯坦都曾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在财富领域,把复利的力量用到极致的例子是巴菲特。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也就是说,巴菲特50岁之后财富的爆炸式增长,得益于他在50岁之前知识、技能和时间的积累。他在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影响复利的因素除了收益率,最重要的时间。即使年5%的回报率,如果把时间拉长到50年,最终也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问题在于,在各种有关彩票中奖、一夜暴富、年回报率30%等各种信息的轰炸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坚持50年每年5%的回报率?
对于理财来说,孩子越早接触理财教育,未来合理规划财务的可能就越大;如果能在他生命的早期就明白复利的威力,并早日开启理财实践,再有时间的加持,孩子未来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最低。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教孩子明白,复利的力量不仅仅适用于财富领域,在保持身体健康、获取知识等各个方面,也有同样的威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点点滴滴累积起来,才能筑成想要的未来。
智商、情商、财商的协调发展,能大大提升孩子未来幸福的可能。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和启蒙,不仅仅是教孩子赚钱、理财,它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个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人,都要有驾驭自己资源、达致幸福的能力。“这种赚钱、理财、投资的必备技能和学地理、天文、艺术、青蛙解剖、代数、乐器、足球一样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