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按照《记忆内部化实验》所作,并首次使用双拼输入法写出文章)
众所周知,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金融学模型”——“MM模型”: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以及投资理论》("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这篇文章讨论了在完美市场上,没有税收等情况下,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MM 定理。随着时间的推移,MM 本人对初始的MM 定理进行了修正,将税收等因素加入对资本结构的讨论中,从而使MM 定理更符合现实状况。
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无论以负债筹资还是以权益资本筹资都不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企业如果偏好债务筹资,债务比例相应上升,企业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上,股票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企业从债务筹资上得到的好处会被股票价格的下跌所抹掉,从而导致企业的总价值(股票加上债务)保持不变。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资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总价值在股权者和债权者之间分割的比例,而不改变企业价值的总额。 MM定理是在高度抽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难免会遇到来自现实生活的挑战。因为税收的列支的先后、破产的可能性、对经理行为的制约、维持生活的挑战、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及企业控制权等几方面的因素表明:股权资本筹资和债券筹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不同,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市场的总价值。
简而言之,莫迪里亚尼-米勒定理,它表明: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引用自360百科有关MM模型的词条)
大家可以想几个问题:既然MM模型证明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占资本(会计中叫资产)的比例丝毫不影响企业价值,那么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发展出一套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并且根据这套二元结构实行不同的分配方式?我们的经济学理论和会计学理论能否发展出一套一元化的企业构成方式?
插个眼,请让我下回详细说说:我大胆分析一下,企业的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恰恰反映出了一点:全世界的政权都在利用这套“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来实行基于剥削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体系。
企业天然不应该实行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这是在漫长的阶级统治中,由统治阶级强加给整个人类社会的。
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的背后躲着无处不在的资本主义统治的影子。
统治阶级通过“扭曲现实力场”来制造了一个“企业天然应该实行股权债权的二元结构”的神话。
(请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