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平台上写作以来,我看过多篇以梦境为素材写的故事或散文,有的还上了排行榜。我们常说,这是灵感促成的。那么,什么是灵感,又如何获得灵感呢?
学习《谈美》第十四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我所关心的以上两个问题,尤其是如何获得写作的灵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朱光潜先生指出:
天才自然有一部分得诸遗传,也有一部分成于环境。但是在固定的遗传和环境之下,个人还有努力的余地。牛顿可以说是科学家中的一个天才,他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只有死功夫固然不尽能发明或创造,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来的。
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杜工部尝自道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一句是功夫,后一句是灵感。据杜工部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
灵感有三个特征: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它是不由自主的,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无意之中涌上心头;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练习作诗文的人大半都知道“败兴”的味道。
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就可以来解释灵感这种神秘的现象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我们在初练习写字时,天天觉得自己在进步,过几个月之后,进步就猛然停顿起来,觉得字越写越坏。但是再过些时候,自己又猛然觉得进步。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几次,字才写得好。学别的技艺也是如此。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但是你在潜意识中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它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明大半是在街头闲逛时无意中得来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有一个人向来没有在数学上用功夫,猛然在街头闲逛时发明数学上的重要原则。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了。不过灵感的培养不必限于读书。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之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
王羲之的书法相传是从看鹅掌拨水得来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也说道:“你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的雕刻?在深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我在到处学,只是不在学校里。”
从这些实例看,我们可知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拨动之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可以得到一种特殊的胸襟来增进书画的神韵和气势。
推广一点说,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鱼跃鸢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在作品的外表上我们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
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它们在潜意识中好比桑叶到了蚕腹,经过一番咀嚼组织而成丝,丝虽然已不是桑叶而却是从桑叶变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