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二年的五月过去了,虽然不能非常随意的外出,基本都是在家里呆着,但是由于公司(在朝阳)和客户(主要在上海)都涉及到疫情的防控保障要求,工作上的事情也很少,因此感觉却是挺自由的,。
01 生活上
从5月3日返回北京,就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呆着,偶尔地出去走走,遛个弯,散散步。五月应该是疫情以来,我个人核算做得最多的一个月了,总的算下来,应该得有15次吧。疫情紧张的情形下,遵循防疫工作的要求,积极配合,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同时,外出遛弯,也保持带着口罩,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五月因为工作上没有那么多任务和目标的要求,自己把握的时间很多。五月没有外出下馆子、K歌或者朋友聚会,但精神上觉得全是自己支配的,就有种自由的感觉。想干啥干啥,于是就开启了追剧,本来想看《看见》的,结果还没找到这部剧的时候,翻出了《越狱》,就开始重温越狱。结果第一季都没有追完。当可以自己控制时间的时候,似乎又不那么在意,不那么上心了。有时反倒觉得因为无所事事,而有点空虚了。
看来自由、随意,跟规则、计划性,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哪一个比例高了,人都会陷入情绪疲劳。
矛盾随时都在的,权衡才是关键。
02 在简书
五月里,进入简书满一周年了,截止今天,日更活动完成天数是346天。在五月,总字数超过了30万。这个成绩在一年前,刚刚加入简书的时候,是没有想过的。当时估计也就是脑子一热,就注册了,就开始写了,就开始日更了。真没想到居然真的就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看还挺有一些成就感。
五月的写文总结:
一班作业:
因为四月末家里有事,所以有部分四月的作业是五月补的,所以总的算起来,五月更文里有相当比例是一班作业,大致算算主题作业写了6篇,其中两篇是补四月的,人物介绍写了两篇,四月总结一篇,再加上这篇五月的总结,整个五月里,一班作业完成了十篇。
五月的主题和人物主题更文链接:
《一班主题|那个春意盎然的午后》,一个春意盎然的午后,我却偶遇听到了一位妈妈用恶劣态度,训斥着教育孩子的事情,真的是矛盾无处不在:温馨的大自然,不温馨的人;爱的情感,非爱的行为。
《玩儿秀|文字的力量(脱口秀)》,这篇是个突破,我录了音频,附带在更文里,算是脱口秀处女座,当然,实际情况是脱口了,不怎么秀。不过慢慢来,“也许”成为脱口秀大神“也说不定呢”,哈哈。
《玩儿唱|我的灰姑娘》,这篇也是个突破,也录了音频,附带在更文里,唱了首歌,录得时候我就想,得弄个不一样的,于是就有了大段哼唱,同时为了表示自己还是会唱歌词的,所以也有一些唱出了歌词的段落。总体感觉挺不错,除了跑调和破音。
《玩·主题|多视角的大排档》,可以算是一个众筹故事的活动策划,也是第一次做类似策划的事情。
其他更文:
4月开始写一个名为《越出牢笼》的故事,五月把它写完了,五月的更文有四篇,关于这个故事的总结,我放在本文下面单独分析一下。
写了一篇“指定物品”的文章:《指定物品|豆角》,现在想想,当初选择这个命题,是因为更文到一定阶段后,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于是,突发奇想地选择了指定一个东西,依靠那一刻所思所想去写它,也算是给日更找到了一个素材。现在看来,这个选择还挺不错,针对一个具体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里,能想起一些可以用文字记录或阐述的内容,应该是有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感动或着某个知识点,深深藏在自己的记忆里,而这个指定的事物,正好是把这个记忆调出来的目录索引。在节奏如此快,写入人脑记忆中信息这么多的今天,有好多曾经很在意的记忆,可能会被冲刷、会被遗忘,或许通过指定物品写一点文字,可以帮助记忆留存地更长久一些。
半年前我写了我与简书的故事,这个5月我又写了一篇,命名为《我与简书的故事2》,我想每半年做一个这样的总结,这个时间跨度还是比较恰当的,产生的一些变化就可以看出来了。
剩下的除了几个碎事日记,还有就是我称为“诗”或者“词”的东东。5月加入了文字家园诗词群,跟着一些喜欢填词的很厉害的简友学学诗词这个东东。群里还请了老师讲课,不过我不是好学生,没怎么做过笔记,但是课件还是挺认真的听了一些。希望能在这方面有一些提升。
03 写作总结
一直认为,能写长一些、完整一些的故事,是蛮厉害的。于是,自己也不时地构思去编一些故事。但是从没有什么经验,到写出来能让大家看懂在讲什么故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4月开始,开始编《越出牢笼》的故事,5月份结束。
这篇故事没有得到伯乐的认可,伯乐的评价是语言很严谨,但是节奏拖沓,生动性不足。所以我想尝试着总结分析一下,期望以后的故事可以编写更好一些。
以下思考专门针对我自己这篇习作。
节奏的问题
这篇习作的节奏问题,我认为跟故事结构的相关性最大。这个故事一开始想要讲述的,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某一个高度自治的城邦里,科技非常发达,居民物质丰富;但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被安排地非常规律,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简单说是个性化的精神生活欠缺。其中,有个别人逐渐感受到个人对自由的诉求,又发现城邦管理者对居民的人生安排是有阴谋的。围绕这个思路来展开。
故事的开篇,我感觉是没有问题的。主人公在主要场景中的行为和感受都讲出来了。
但是随后的发展走向,越来越发散,故事叙述的结构空间过于庞大,故事发生的地点很分散,涉及到家、街道、车园、水吧、柳庄、去柳庄的路上、甚至工作面工作环境,有台词的人物也有了超过十个人,而且大部分是仅仅露一下面,并无铺垫的描述,也无延续的行为。在有限的文字段落里,过于分散,使得结构拉的很宽,空间非常大,但是文字描述仅仅是广阔空间中的几个点,这就让人读起来,觉得很乱,这导致节奏的混乱的感觉。
如果要修改的话,我想,把故事发生的地点聚集起来,缩小到最多三个,把人物缩减到4、5人。这样修改的话,故事的推进在有限的场合下,由有限的人物来贯穿铺展,逻辑性会更强,故事演进的启承转合会更连贯,故事的脉络也会更清晰。
我想也许这样的节奏感会好一些。
所以从这里我的收获是,文章字数短一些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尽量集中,人物尽量不要那么多,故事主线之外,尽量不要那么多旁路支线。假如,尝试通过简短的文字来描绘规模宏大的区域或时间段,应该选择其中某几个个体的故事来以点绘面,个体的故事也应该汇聚焦点。
生动性的问题
我理解的生动性是指讲述的故事,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能引起共情,简单说大家愿意看下去。
我感觉能吸引读者的可能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情节的变化,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足够跌宕起伏,可以引人入胜;一个是情感的描绘,能使人读起来,在现实中找到契合的人和情景,或者悲或者欢,或者善或者恶,能触碰到读者心中某根柔软的情弦。
这篇故事中的主线上,其实主要想以情节的变迁来推动,但是实际成文中的情节变动地确实很拖沓,新进展的发展呈现出来的时候显得很突兀,给人感觉很牵强。故事辅助支线上,是情感方面的亲情和爱情,但都是旁敲侧击,大部分地方并没有足够清晰的传递出情感来,而且情感的存在和发展,与主线情节的演进又没有特别紧密的关系。
这篇故事在矛盾的设计上,过于大了,几个个体,对手不仅有掌权派,还有普遍居民的传统意识习惯,想用简短的几千或一万来个字,就描述清楚,不太现实。相当于一张弓,拉的太满,却没有箭,也射不出箭,导致了弓一直在拉,最后断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生动性失败的地方。相当于展开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大家为什么会愿意去读它。
这个故事,结构场景上的庞杂繁琐,情节情感上的拖沓隐晦,导致了故事最后的失败。
总之,五月过的是自由的,虽然有些文章没写好,但是收获同样很多。于是,我已经开始想六月能瞎编出什么东东,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