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
做能“忍”会“忍”的父母(二)(续前文)
(五)忍住对孩子的帮助
很多家长也许会对这个问题有所疑问。为什么帮助孩子还不可以呢?其实,在不该帮助的时候和不该帮助的方面,家长的帮助还就真是不可以。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穿衣服,喂他吃饭,但是孩子一旦长大到一定的年龄,完全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的帮助吗?我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屁股后边追着喂水、喂饭,好像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会渴会饿。还有的家长孩子上学帮着收拾书包,回家一看没拿水壶就赶紧去学校送水壶,中间接到孩子电话又去送作业。这样的帮助,限制了孩子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错过了各种能力的关键发展期,更让孩子从来不用思考自己的事情,准备好自己的东西,养成了过度的依赖。这样的帮助不仅不是帮助,反而变成了桎梏。我们可以想一想,他自己的东西没有能力收拾好吗?自己忘记带东西,就要自己承担后果,家长的帮助会让他下次继续忘记。
(六)忍住对孩子的过度陪伴
陪伴,我们都知道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过度陪伴,作用就会适得其反。怎么叫过度呢?就是孩子自己出去做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偶尔孩子自己出去做一件事情,比如买东西等,回来之后家长就会各种挑剔,说孩子做的不好。其实这是家长自己心里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的表现。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上来讲,二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独立过马路,但看看现在的孩子,上了初中都要家长牵着手过去。本来应该朝气蓬勃、天真开心的孩子现在都是蔫头耷脑、死气沉沉,被过度限制、关心、陪伴的孩子一定是这个状态。所以,当孩子可以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妨放手让他们去做,试错的过程才是成长。(此问题将结合我的个人经验专文论述。)
二、知道什么不该忍,孩子才能品行端正有规矩
说了这么多该忍的,是不是我们一直要忍耐?不是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忍,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受到一定的规范。
(一)面对孩子的恶劣行为不能忍
孩子在成长中必然要接受到各种影响,这是谁都不可能避免的。影响一定有好有坏,在孩子还不具备甄别能力的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甄别。有些恶劣行为,存在于社会,孩子必然也会看到。比如骂街,打架,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效仿这些,会让孩子的人生抹黑。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如果发现这样的行为,一定不能忍,一定要和孩子交流一下,及时改正。(今后将专门撰文论述)
(二)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忍
超市里和游乐场里经常看到打滚儿的孩子、哭闹的孩子和死活不走的孩子,旁边必然会有无助的家长、愤怒的家长和各种哄的家长。这真是现在社会的一种怪现象。孩子的无理要求需要哄吗?需要打?都不,只需要安静地等待他把情绪发泄完。发泄完了,不合理要求该不能满足就不能满足。孩子一闹家长就忍了,这只能造成孩子的要求无底线。家长可能为了自己的面子,害怕丢人等心理,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想赶紧带孩子离开,殊不知孩子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每次都能瞅准时机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就坚决不能忍。
(三)面对自己的教育底线不能忍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底线,每个父母的底线也不一样。无论底线高低,全家统一就好。孩子一旦触犯了这个底线,更要全家统一一个要求,来教育孩子。我家的教育底线是八个字,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孩子只要在这个底线之上,一切ok。但是触及了这个底线,在同学交往中有了欺负别人甚至成年后会触犯法律的行为,他就必须要面对惩罚。这就是对底线的坚持。让孩子知道红线在哪里,这会让他在将来走向社会的时候有法律意识,不会做出更加出格的行为以让法律来惩罚他。
(四)面对孩子的过渡依赖不能忍
有些孩子在幼时的教育中没有得到该有的发展,养成了事事依赖家长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就是将来的“妈(爸)宝男(女)”。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走向社会一旦有一点儿风吹草动就会击垮他。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养成过度依赖的坏习惯,现在抓紧时间调整还来得及。这就需要家长有另外一项“技能”:看得下去。怎么叫看得下去?就是看着他不叠被子就不叠,也不说,看着他不洗内裤和袜子就不洗,也不问。不该帮的忙不帮,不该代替做的决定就不做。这就是看得下去。其实就是不去忍受他的不合理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孩子慢慢就会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能靠别人来满足。自己想要整洁的环境,自己就去整理,自己想要穿干净的内衣,就要自己去洗。这样慢慢的,孩子就又一次获得了成长,将来独自生活就不会乱七八糟,一旦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就不会因为家务活儿产生矛盾了。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却感觉还有好多话没有说。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太多了,让我们一起关注、学习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