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却光大于中国,成为中国的国球。最早以乒乓外交而成名,继之以独揽世界冠军而称霸国际乒坛,逼得乒协不断改球改规则,就是搞不定中国。我想,根源是中国人很适合这种小巧的运动,并不是规则问题。
这次集体罢赛,众说纷纭,得失荣辱正误血性义气如此等等,大体与体制与反体制有关。我一开始也是看得热血上头一般的很是痛快,然后就想到了许多……
冷静下来,痛快是痛快了,麻烦当然也是一堆,大概大多数人也不认为这事干得好,当然也有因此而指责体制的,有从体制内出来的人以能够畅所欲言而为人羡慕等等……
我感觉到,乒乓球的意义由此为信号开始改变了。才学了《道德经》的物壮则道,所以想到——中国乒乓老矣……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都不能好好玩了。任何一件事发展到极致时,就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体育的体制要变化了吗?乒乓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再“必须”是国家的象征、友谊的桥梁、奥运的金牌窝了吗?
中国正在往大国的路上走,正要成为国际未来中坚力量的代表,因此中国必须与世界接轨,承载中国世界领袖形象的,不再是个别的长处,而是综合的实力。不再是集举国之力而获成就的方式,而是还群众运动的本质,走市场、产业之路。
中国与世界接轨,但许多并没有调整过来,原有利益的分配格局远远赶不上市场利益分配的现实。成名是目前利益分配极为重要的一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互联网明星等等,很快成为中国收益极高的人群,与世界接轨,而中国其它行业的人群收入,远远赶不上这些明星的额外收入。当然中国的体育明星的收入是受其运动队乃至上级主管等制约的。但依然比其它行业优秀人员的收入高得多。因此,利益与格局的冲突就不可避免,改革也就一定会到来。
吃瓜群众历来不嫌事大,最不知所云的就是谈血性,似乎要用这件事来表明国人还有血性。不禁要问,那些拼命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就没有血性?各行各业奋斗的人们没有血性?一定要拔刀拼命,掀翻台子,打破规则,反抗权威才叫有血性?似乎有点味道在里面啊,想起了《水浒传》的好汉们。
我也是最讨厌权威的,所以这件事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痛快。但也知道,这事没一个人得了好,杀敌四百自损两千的事真是不值得干的。是啊,这事不能以世俗论,要谈义气。那好吧,都成了梁山好汉,没父母兄弟老师,没有那些对你有恩的人们,你就是孙悟空好吧。其实就算是成佛成仙,那恩也是要还完了再谈的,不然责任是不用担了,做人也就完了。起码,如果我当老板,不敢用这样的员工。
尘埃落地时,一地鸡毛。这似乎是一个句号加回车,开启了乒乓运动新的一段。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