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成长励志
真正好用的笔记长什么样?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

真正好用的笔记长什么样?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

作者: 才不是大魔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2:25 被阅读32次

你是否曾经有过多次想做笔记的念头,心里盘算着我要把学到的东西都分门别类都记好,我要用一个本子记科学知识,一个本子记人文历史,一个本子记心情随笔,做好分类和积累,可结果呢?是不是在经历了三天热度之后又逐渐放弃了记笔记的念头?如果有一种笔记可以让你免于分类的痛苦,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呢?《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作者在该书中就提出了一元化笔记作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什么是一元化笔记呢?简单说就是大杂烩,把每天的各种生活经历和心情随笔都往上笔记写,既不必分门别类,也不用费劲心思琢磨这个应该记在哪里,那个有应该抄在哪个本上?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这一个笔记本,所以你也没得选择。需要记笔记的时候,就直接在笔记前添加上日期,然后按着时间顺序往后一直写就可以了。作者认为一元化笔记和分类的笔记相比它的好处在于既通俗易懂,也不需要整理,而且因为各类信息都夹杂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能激发思想的火花,给你新的视角与切入点,让你产生更多的灵感和想法,并进一步将这些灵感和想法转化成为一个个有用的成果。那分门别类记载的笔记做不到这样的效果吗?答案是做不到,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第一个问题是,你收集的东西都是类似的。倘若为了加深业务知识,或许搜寻自己行业的相关报道比较好,但从知识生产的角度,不断接触乍看毫无关联的信息才是上策。第二个问题是,从“看上去实用”的角度来看,你并不会把不特别有趣、无法激发灵感的东西纳入笔记本中,因为并不是那么有趣但很实用的东西格外多。我的感悟是“看似可用的用不得,看似没用的尽可用”。尤其是和工作没多大关系的却十分有趣的笔记和剪报成为了创意的沃土。

作者的观点是一个很颠覆的观点,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性。打个比方,在我们决定分类记载笔记之后,假设你在读社会学的书籍并做笔记,把你觉得书里觉得写得好的地方都放进笔记里,然后你就会自信满满的觉得自己厉害极了,一下子学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指日可待。但实际上呢?这些写在本子上的东西,你真的能通过这些东西获取到什么新的灵感吗?我想是不能的,因为你学到的知识都是旧的、已经成为学科定律的知识,你很难再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反倒是一元化笔记这种,东一笔,西一笔的瞎写瞎画,你很可能在翻阅过程中会被当时的某个观点所吸引,继而迸发出新的灵感。这其实也顺便带出来了一元化笔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重视自己的看法。在写笔记的时候,你可能在记载一件事情的时候,忽然有了某些感触,那就将这些感触都写下来,将当时的意识和想法都写进现实的笔记中,以后再次重读笔记的时候,可能就会得到意料之外的灵感。要知道,很多好点子的来源经常是从一些寻常事物中发掘出来的。或者说,哪怕你发现不了好点子,在重读时候也看看自己以前的想法,回忆一下当时自己这么想的原因,这不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除此之外,一元化笔记还和“葱鲔火锅”笔记相结合,运用在会议记录上。

①将他人的发言,观察到的信息等外部信息标上“O”

②把自己对“O”的想法写在下面,标上“☆”

③不断重复①和②

乍看起来,这种操作有些麻烦,但实际上却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会议更有收获。在学习和听讲座的时候,外部输入的东西很多,我们难以一下子直接全部吸收,而在标注自己的思考后,往往能够捎带着多写几句,而这多些的几句就可能帮助我们理解的更为透彻或者迸发出新的灵感,使我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一元化笔记也不能一直散乱的放在笔记本中,在整个笔记本使用完毕后,也需要做一些整理的工作。在记录和整理时,有两个很重要的小技巧。一个是符号化,直白的说就是用几个简单的字母和汉字代表相应的词组,比如用R代表阅读,T代表电视,P代表计划等来简化记录的流程。另一个是编写索引的技巧,在重读笔记之后,要将笔记的内容去芜存菁,将自己想重读的书评、特定时期考虑过的事情、有较长构思的事情、游记、演讲和会议记录等重要的内容都编辑在电子版的笔记索引中,存放在电脑中方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寻找。

除了一元化笔记的内容外,作者在本书中还帮助我们清晰的梳理出了获取创意的五个步骤:

1.收集

2.咀嚼

3.发酵

4.顿悟

5.具现化

首先,收集阶段的时候要有问题意识,一边收集信息,一边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书写来进行思考。即便你觉得当时的感悟只是一些无意义的东西也要记下来,因为你不知道以后自己会成为怎样的自己,也不知道什么资料会有用,所以要广泛的收集各类材料。其次,在咀嚼阶段,需要由前向后的重读笔记,在读的时候要思考如何将笔记中的内容用在工作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再次,在发酵阶段,要将各类有用的信息收集在一起,通过诸如卡片法、复印件法等方法将这些零碎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一场头脑风暴,然后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素材库。最后,在顿悟和具现化阶段,要用于尝试,大胆试错,因为只有动手才能促进思想的不断前进。

但一元化笔记还存在着不足的,在我看来它最大的不足在于会形成巨量的笔记本,而且不利于整理。比如作者就曾说过,自己一年能做数十本的笔记,从开始做一元化笔记到现在的十余年中,已经有了小两百本笔记,数量巨大,只能装箱放在一起,不利于收纳整理。但这个问题暂时还影响不到我们,所以可以暂时不去考虑,或者在真正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可以通过影像化的方法加以解决。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决定将一元化笔记的方法用在生活中,尝试将一元化笔记与每周总结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元化笔记记录的真实的生活,看看自己这周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在每周日的时候整理笔记,琢磨一下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都是考虑这些事情的,哪里存在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以此推动自己的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正好用的笔记长什么样?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q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