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了一本新书的阅读旅程,是谢苍霖夫妇合编的《三千年文祸》。
先来说说作者谢苍霖教授,他是一位古代汉语领域的学者,除了授课,按时散步,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全部用来阅读,他通读了二十六史,《辞源》,做了几十本笔记,七八套卡片,一套少则百余张,多则上万张。几乎读遍了图书馆古籍部的史书,为了置办常用工具书,他们夫妇省吃俭用。晚年患癌依旧在病榻前校对书稿,他的妻子十分支持他,两人一起合作完成了此书。
此书记载的时间段自夏朝末年至清朝末年,算来有三千年,因此命名为《三千年文祸》。
那么文祸又是什么祸?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三千年中国文人因言获罪警示录。
因言获罪,便可知,因为言论而惹下的祸。
卷入文祸的主要有三种人:,1.官场文人,比如苏轼2.民间文人,比如欧阳澈。3.隐士文人,比如华士。
有的是源于进谏。多发生于官场文人,他们在朝廷之上进谏忠言,但自古忠言逆耳,而一些君王向来喜欢听好听的话,听不得自以为是的忠告。如众所周知的商纣王,他的手段极其残忍。他手下不少忠臣,比如比干,西伯昌,然而都因献忠言而被杀害。最终也导致了灭国下场。
有的则是因一篇文章,一首诗获罪。例如苏轼的乌台诗案,他的诗被一些小人恶意拆解,在皇帝面前蓄意告状,若不是同样有一些人帮衬说情,我们也就失去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有的则来自民间,处江湖之远也难逃厄运,一些文人聚众议政,吹进皇帝耳朵里便是罪过,例如秦始皇的坑儒。
然而这些文祸与我们何干?
作为一名文字爱好者,当然与我们有关,虽是发生在不健全的旧时代,然而文字带来的祸患依旧是大忌。而这本书便是给我们的警示。
作为革命时代的文字工作者,手中的笔便是一杆枪,作为新闻工作者,文字是一个国家的口舌,现在我们也在用笔下的文字直抒胸臆,针砭时弊,当它流淌出去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它所传递的是什么?是正?是邪?是否对他人及社会有所中伤?还是仅仅为了博取眼球而添油加醋?不能侥幸网络这汪大海能够稀释宽容掉我们这一滴微不足道的“脏水”,千万滴这样的水汇集起来,是不是谣言的力量?又会不会妖言惑众?蛊惑民心?
而在现实中也许你不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但你一定是一名员工,一定有过开会的经历,老板往往下达新的工作任务或提议时,会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又或者你对工作、老板、同事有自己的看法时,想与老板探讨,语言此时便在发挥作用,有没有想过你的这一次进谏会带来什么?同样大多数人如古时候一言不发的臣子怕被诛杀而不敢说话,说也只说媚语,现今倒不会被杀,但是依旧会发怵,怕丢了工作,怕没说得老板满意从此被记恨冷落降职。这都离不开一张嘴的张合, 它在传递你的思想。古代更有这样一个罪名叫腹诽,也叫心谤,意思是心中不满,脸上略有表情,但还说不出什么。看看,你的一言一行已经不限于语言和文字,表情都算在内,也是罪过。
总而言之,这些的背后,揣摩都是人心。
言论,自古以来,如水,虽是无形,却最有力量,最让人惶恐。有时会被视为猛兽,有时又沁人心脾,用得好不好,听不听得进去,都很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