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围绕吃饭这事儿说说,这事儿吃出很多意识形态,有常规的,有认为常规的,还有不常规的
两轮的车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大学,那时候有个高中同学去韩国交换生,寄宿在当地人的家里,那家人对她很好,对生活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每天还会给她描绘当地的这个那个。开始的时候朋友很开心,直到一天吃晚饭,看着电视里的男主骑着摩托载女主高速行驶在马路上的一个场景,饭桌上的韩国女家长心疼的问我那朋友“你们中国有这种两个轮子的车子吗”,朋友有点诧异,顿时就感觉到了房东家长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好,为什么要照顾自己照顾的那样仔细,她轻生的告诉女家长“有”,又问“那有轿车吗”,“也有”。没过几天,我这同学就找理由自己搬出去住了
今天下午两同事在办公室内聊天,我刚好进屋听见最后一句“那面女人吃饭都是不可以上饭桌的”,这俩同事看见我进来也仅仅让我听见了这一句话便不再继续说了。我猜测聊的地区有可能是大北方,便问了他们两个聊什么呢,问了几轮后终于放开了心,跟我重复了上面我听见的那句话。先聊菜式,夸了夸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夸了夸东北菜量很大,之后就跟我确认“你们那面是吃饭女人不能上餐桌的吗”
我思绪不知道怎么直接就飘到了建国后,女士跟男士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已经写入《宪法》,按这个时间算已经有60多年从上到下的意识灌输。东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浪潮中确实出于后方,但绝不至于60年不变,像吃饭男女都有等级差的形式我在小时候才能听说过。同事举了个男尊女卑的身边实例:她的朋友找了一个沈阳的男人嫁了,一次她朋友摔倒腿骨折了,很严重的情况下依然还要给老公做饭。这件事的关键城市被定为沈阳。我只想确认这个朋友日子过的是否幸福,是不是这样的女子跟谁结婚都会以这样的姿态存在,她想描绘的是自己的持家形象还是悲壮情怀
大东北的老爷们确实说话有点狠,做人都点屌,做事有点直,也跟上海小男人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同时有个老爷们的克星叫“老娘们”,身材高挑,貌美妖娆,专门收拾老爷们,一物降一物。记得大学的时候,在食堂吃饭,我的饭量是一直不小,那天吃了大约5两米饭的样子,旁边的女生竟然打了有一斤饭差不多,吃的飞快后又去打了3个馒头吃,男人女人的反差大吗?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同学是学校皮划艇的队员,来自汕头,当时还振振唏嘘,觉得汕头的女子都不得了。后来毕业有机会去了几趟汕头,才发现这个能吃的女同学是标准的个例
每个地域都有地方特点,多了解了解再说,不然干嘛要搞大数据呢。插一句,身边的杭州朋友倒是经常对东北人这样定义:说话感觉像演小品一样有,可是能不能不天天都演小品呀
社会分工不同,家庭分工也不同,男女分工自然不一样。但男女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这是每个幸福婚姻的基石,不分地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