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希望生活过的更好
而更好是没有尽头的”
或许所学专业的关系,这两年里,遇见很多人,这些人当中,不快乐是常态。
不快乐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大概都是这样一点:“我认为我的人生本应该是更好的。”可能是我的爸爸妈妈应该是更好的,可能我的家庭条件应该是更好的,可能我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更好的,我的成绩应该是更好的,我的恋爱状态应该是更好的,我的五官应该是更好的……等等等等。
在这样的认知下,不同的人又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永不言弃”,他们始终希望着自己的人生能够变成它“本该有”的样子。于是有的人减肥,有的人整形,有的人拼命工作;另一种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人生再也不可能变成理想中的样子,并为之持续地感到绝望和痛苦。
当然,更多时候,两种状况是交替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这也是我为人类的挣扎深深着迷的原因。人们始终充满挣扎,这种挣扎一方面表现出了人的局限,也与此同时、毫不逊色地表现出了人的坚韧有力,持之以恒。
与这种不快乐的原因并存的一个常见的想法是:“如果我的人生能够变得如此那般,我想我一定就会更快乐的,我的人生也从此达到了巅峰。”如果我长得很美,如果我现在能赚很多钱,如果我现在能上岸。
有时候你会很想说,hey,那个拥有你想要的东西的谁谁谁,也一样痛苦不堪着呢。
当我见过了足够多的人,彼此间仿佛错位似的、拥有着别人想要的东西,而同时都处于不快乐中,我才慢慢地不禁觉得,可能"主观的快乐感"是一个独立变量,它与任何这些变量之间都没有相关关系。只与你是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本身有关系/是同一件事。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实验(一时查不到出处的文献了),说的是人的乐观和悲观程度是相对固定的,研究者跟踪调查了一批乐透中了大奖的人、和一批因为家道变故的人,发现这样的“大事”也只是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乐观和悲观的程度。一定时间以后,悲观的人仍然是“赢了许多钱的悲观主义者”,乐观的人仍然是“发生后仍然乐观的人”。
“希望生活变得更好”中的“更好”是没有尽头的。人们理性上都明白这件事,却只能靠自己实现了更好,却又陷入新的痛苦,才真正开始理解这件事。
02.“有时候过易的拥有
也是一种惩罚与考验”
理解这件事,首先改变的,是我对“幸运”这件事的理解。
如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觉得,那些相对来说付出更少,却莫名被给予了很多的人是“最好”的,他们是上天的宠儿。人们经常羡慕这样的人,因为他们的努力相对来说被给予了更多的回报,比如由于出身的关系人生非常顺遂,或者因为机遇甚至是投机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特别是当这些人德行有失,人们往往更加焦虑甚至愤怒,有的人会责怪命运的“不公”:为何ta如此“幸运”,我却如此不幸?
我经过了长期的观察与认真的思考,想说,其实这些“看起来人生要容易很多”的人,本身就是正在经历着考验。
人类很奇妙的一点,在于每个人都只能局限在自己小小的身躯里,非常独立而隔绝地体验着存活于世的经验,用自己的体验去归纳着“真理”。
我以前常常对于那些质疑自己过于“矫情”的人说,痛苦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每个人都只能感受到自己所感受的痛苦,所以一件所谓的小事,和一件大事给不同的人带来的痛苦感,很有可能是程度相当的,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也可能是类似的。
同样的,快乐也是没有办法比较的。看似拥有更多快乐的理由的人,所感受到的快乐,也很有可能与那些只拥有一点点的人近似——甚至还不如后者。
这些“人生容易很多”的人中,有不少人(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改变一部分)会更难感到满足、更少有能力珍惜。他们或者对“人生的容易程度”产生了与“一般人的体验”有偏差的认知,或者对“幸运”习以为常而产生了过高的期待(例如期待幸运会高频发生)。
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基于有限的自身体验。这些幸运儿,容易误以为好事还会持续发生,眼前这个机会之后,仍会有无数机会逐一开展。因此他们更容易轻率、鲁莽地对待“好事”。
而人生是漫长的,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会毫无瑕疵。你对于人生要求的越多,“瑕疵”自然也会越多——某种程度上,“瑕疵”的存在是由目光决定的。主观快乐程度,与客观所拥有的水平,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剥离。
另一件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事情是:人不是在拥有中学会满足的,人是在失去中学会满足,在失望中学会珍惜。他们知道,即便所拥有的看似是如此的少,“拥有”的体验都是如此珍贵。他们在“好事”面前,有一种维持幸福必须的小心翼翼和谨慎谦卑。他们不挥霍世界和他人对自身的善意。
比起实际上拥有多少,我现在更倾向于认为,满足和快乐更多是一种思维习惯与价值观。
只有给自己带来满足感、以及那些被自己好好珍惜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好生活”。否则你所得到的,也可能只是在你身边经过——和“不拥有”一样给你带来苦恼;更不用说上天曾经馈赠你的东西,未必就不会收回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