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场需求的改变,拼凑起来的“汽车杂牌军”—通用汽车在斯隆的领导下利用深度分销方式打败了福特的大量生产方式。
市场需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福特从1903年开始,在汽车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物美价廉的标准化T型汽车独领风骚十年之久,20年代之后,供求关系发生了转移,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由原来的“汽车就是代步工具”的大众需求向“汽车满足自豪愉悦感”的精英需求转变。这个转变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的满足是暂时的,满足之后是更大的空虚、焦虑和欲望,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趋于无限的,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求逐步升级:生理——心理——欲望——病态。
福特经营哲学
福特的问题是不懂得随机应变、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始终是一招鲜:扩大产销规模、降价促销。在供不应求的时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是满足顾客需求;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企业的生存法则是争夺市场需求,成为顾客、竞争者和企业的三方平衡,经营的重心已转变为竞争。
道:“随机应变”的机会之一在哪?市场供求关系逆转的时候。企业要利用市场改变的机会,依靠有组织的努力,重新配置资源和力量,形成整体的活动方式,攻击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一战成名,获取竞争的战略主导权。换言之:企业要考虑现存的所有变数,包括顾客需求、科技、现有竞争状况、潜在竞争对手等改变,最根本的是:能不能以不一样的方式运作。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有效的举措:跟进对手、打击对手。福特引领风骚的十年T型汽车销量爆发式的增长不断强化了福特对于市场的执念:顾客真正的需求是物美价廉的标准化汽车——T型汽车,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还没有达到无条件满足人们需求乃至欲望的程度。
通用经营哲学
面对福特的放货冲量、降价促销,斯隆的选择是“反其道而行之”,反者道之动。经营哲学 = 企业对待生存竞争的基本看法和基本原则。学而思打新东方,百事可乐打可口可乐,刘备打曹操都是这样的策略。看看斯隆针对福特的具体打法:
1. 福特管理独断专行抑制经理人的创造性 VS 斯隆实行事业部制激发经理人的创造性
2. 福特靠扩产量、降成本、降售价提高性价比 VS 斯隆靠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性价比
3. 福特轻视与经销商乃至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VS 斯隆不断深化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阻断福特与市场的联系
深度分销方式的优势
可口可乐公司是一个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依靠核心资源要素(品牌、配方),形成对价值链相关利益者的支配力和影响力,进而依靠整体的策略和管理规范,有效实现对传统分销商及其零售门店的管控;依靠组织与管理协调,实现劳动分配与利益分配,实现分销价值链的一体化运营。
可口可乐只有一个配方,福特也只有一款汽车——T型汽车,可口可乐为啥能活这么久,原因在于它的深度分销方式,把分销商和零售商组织起来,遏制竞争对手。
竞争的极致是依靠有效的商务活动,构建企业和客户的联系,或打断竞争对手与客户的联系。
深度分销方式匹配的内部职能结构中营销职能占据了主导地位,销售转变为销售管理,市场转变为市场管理。营销中心需要专家级营销人士坐镇,研究制定策略地图及其管理规范,约束和激励销售管理部按照策略和管理规范进行渠道及其终端管理,构建与维系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
销售管理部的职责是围绕“策略——行为——业绩”进行“检查——落实——再检查——再落实”,策略转化为管理规范及其工作行为,然后观察业绩,检查下级的工作行为是否合乎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是否合乎策略要求,策略是否合乎争夺市场的要求,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市场管理部的职责是渠道支持和市场管理,围绕“企业——消费者”关系,对市场施加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