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用科学的方法鸡娃——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感

用科学的方法鸡娃——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感

作者: 晓昕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22:23 被阅读0次
    用科学的方法鸡娃——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感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光看名字,还以为是朋友圈里的口水鸡汤文呢,但多次看到一些大V的推荐后,忍不住拿来翻看。看了以后才知道,此书的作者威林厄姆 ,是哈佛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博士,这原来是本很严肃的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

    传统的书讲述起学习方法的时候,大多都是先阐明观点,然后再逐一论证说明和举例。而这本书的场景感更强,抛出了9个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围绕学生、教师、学习、专家等几方面展开了对于学习的深入探讨,大部分案例也都给出了严谨的实验数据。

    作为一个低年级顽皮男孩的家长,我加入了很多家长群,大家最苦恼的问题普遍都是,孩子为什么学习一点都不自觉呢,总要人逼着学才行,什么时候孩子能自觉学习、爱上学习就好了!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懒是人的天性,人类大脑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做大部分事情都是不用思考的,而是依靠视觉、听觉这种条件反射;又或者是依靠记忆,比如说学会开车了,不用思考也知道应该如何踩油门、踩刹车。

    但现实中也存在这样一些情况,人们在某些时候特别有探究和学习精神,会主动去挑战一些难题,并觉得很有乐趣。这时候就是人的好奇心在起作用了。好奇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是科学家不断解决各种难题的动力。那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呢?关键取决于问题的难度。如果问题太简单了,一点挑战都没有,大脑就会停止思考;反之如果太难了,完全没有任何头绪,大家也不会有思考的动力。

    控制问题的难度其实在很多认知心理学的书中都有出现,比如说《刻意练习》,其中第一要点就是要在学习区内学习,太难或者太简单对学习的效果都有影响。而在《心流》这本书里,也提到过心流产生的外在条件之一就是挑战与能力的平衡,即活动有挑战但是能够完成。

    那么在解决了学习的动机问题以后,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作者提出了要积累大量的事实性知识,也就是说知识面要广。这些知识构成了我们思考的背景素材,我们利用它们检索和合并,可以增加工作记忆的空间,从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策略性思考和学习新知识。知道的越多,学起来越容易,知道的就会更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有部分孩子在三年级之前成绩还不错,但到了高年级就慢慢开始滑坡了,为什么他们后劲不足呢,缺乏大量的背景知识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关于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越早开始越好,并且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逛博物馆、和人闲聊、浏览朋友圈,只要有心,其实都可以看成是知识的积累。但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阅读,因为只有阅读才是最系统、最深入的学习,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索,这些知识才会记得更牢固,从而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

    此外,要想学习好,大量反复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练习可以腾出工作记忆的空间,让思考更加省力;可以防止遗忘,让记忆更长久;也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使我们更轻松地处理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在练习的时候,作者建议我们尽可能地采取分散练习的方法,这样不会那么枯燥,效果也会更好。

    作者还阐述了学习方法中的一些其他看法,比如说记忆,我们能记住的是我们思考的事情,而不是想要记住的事情,他用了一句特别精妙的总结——“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再比如在学生难以理解象性概念时,举例和类比是很好的方法。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表扬孩子的努力,而非能力,这些方法都是我们每天在鸡娃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的。

    读罢此书,顿觉耳目一新。教育界一直都在倡导“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错的”,可是学习也是有马太效应的呢,让孩子早些积累事实性知识是不是会更好呢?另外过度减负、反对题海战术,造成了学生们的练习量不足,这是不是弊大于利呢,这些都是非常让人玩味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科学的方法鸡娃——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icpctx.html